English


抢车票也能被窥私,如12306般的违法“套路”该纠治了

2018-01-18 16:13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18-01-18 16:13:48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责任编辑:陈城

  作者:刘婷婷 空军军医大学法学副教授

  春节临近,抢车票成了在外游子的头等大事。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辉近日订票时发现,12306手机客户端弹出了一则提醒,指出它可能会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相机相册、文件存储和电话等个人信息,“你只能同意,不同意就进不了页面,订不了车票”。

抢车票也能被窥私,如12306般的违法“套路”该纠治了

  这种不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做法,显然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作为我国法律保护的一种重要人格权,隐私权包含了公民个体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信息。诸如个人的用户密码、身份和健康状态、信用和财产状况、电子邮箱地址、网络活动踪迹、相机相册等,这些数据信息都属于网络隐私权的范围,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我国《网络安全法》第41条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春节来了,人们订个火车票,根据实名制的相关规定,提供身份证件号码就可以了,为什么连用户的位置信息、相机相册、文件存储和电话等个人信息也不放过?这些个人信息究竟是订票的必要,还是有关公司以为己用的商业需要?

  当这些个人信息被不当获取,也将相应地增加被侵犯的危险。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愈演愈烈,“源头”多在特殊行业“内鬼”手中。是以,去年6月1日两高司法解释实施,明确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入罪门槛”,“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法定标准一半就可定罪,即体现了“清洁源流”的司法态度。

  或许,12306会认为,用户同意信息被搜集,自己是无辜的。《网络安全法》第22条第三款明确规定,“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也就是说,权利主体的合法放弃,构成隐私侵权的免责前提。表面上看,12306之前对用户的“弹窗”提醒,也算是中规中矩,但“只能同意”的“暗中设计”,却将用户的这项权利剥夺得一干二净。

  更为糟糕的是,如果是拥有良性竞争机制的市场,在意个人隐私的用户,自然会去选择那些在安全性上评分更高的应用,但对于12306这种带有“垄断性”的手机应用,用户甚至无法用脚来投票,选择权根本就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形下,就需要职能部门介入和查处,维护用户的法定权益。之前,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出手”,就侵害个人信息安全对百度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即是应对之策。

  当然,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权,并非个案孤例。由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分析报告,对1129款手机应用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手机应用过度获取用户隐私已是普遍现象,这些手机应用经常会提出的请求,如获取位置信息、读取手机号、打开摄像头、使用话筒录音,全部涉及用户的隐私权限。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遏制这些商业利益驱动下的违法行径,不仅需要有关部门依法打击,更需要“釜底抽薪”,加强专项立法。从2003年开始,个人信息保护法便已提上日程。令人遗憾的是,立法至今没有进展。推进信息保护立法,科学规范法律边界,才能有力遏制“抢车票”被窥私等侵权乱象蔓延。(刘婷婷)

[责任编辑:陈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