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代表作可替代论文是职称改革的必要之举

2018-02-11 17:33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18-02-11 17:33:18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责任编辑:王营

  作者:堂吉伟德

  北京市近日发布《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打破职称评价“一把尺子量到底”、职称论文“一刀切”等条条框框,对不同人才制定不同标准,全面推行代表作制度,支持人才自选代表性成果代替论文。记者了解到,此次改革是自1986年职称改革以来,本市再次启动的职称领域重大改革,涉及全市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

  相比于传统的论文、论著,《意见》所界定的代表作范围极为广泛,专利、项目报告、研究报告、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报告、精品课程、教学课例、疑难病案等应有尽有,可以说凡是在本行业内自己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代表作以代替论文。如此颠覆式的松绑,对于深受论文之苦的参评者是莫大利好。

  所谓“论文猛于虎”,论文数量的门槛设置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参与职称评定者的心头之痛。一项最新调查发现,27.6%的教师认为职称问题给他们带来了繁重压力,19.7%的教师认为发表论文给他们造成重压。论文成为一道横亘在职称评定路上的栅栏,在强大的需求压力下,人们就会以不同的方式寻求跨越,各种乱象应运而生。聘请枪手一条龙服务、复制粘贴式的抄袭、花钱购买刊物版面等行为,既催生了论文市场的虚假繁荣,又带来整个行业的良莠不齐,以致假期刊、鸳鸯刊等层出不穷。此前,北漂高中毕业生李朋阳仿冒知名医学杂志制作假刊,3年间以帮发论文为名,竟骗取全国884名医生200万余元。

  为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催生了论文市场的严重泡沫化。最新的媒体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好论文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为了晋升职务、评定职称和争取项目经费的无效论文。

  2017年,《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所涉论文达107篇,类似的造假案例频频出现,其背后的利益驱动因素也引发了业内外的深刻反思。对标诚信而实施严格的打击,从而体现出“零容忍”原则只是一个方面,消解利益诱因而让论文回归于常态,更加突出人性化、差异性和多维度特点,既是论文改革的必要之举,也是职称改革的正确方向。

  严格意义讲,代表作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成绩的体现,打上了鲜明的职业特性和个人特征,其证明效力并不亚于论文。同时,如课例、病案、文章等形式的代表作,其多样性和多元化是论文所不具有的,更能激发创作者的热情。文艺领域讲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论文的创作上也应破解格式和形式的束缚,从教条与呆板而走向灵活与自由。

  论文导向对职称改革不仅重要,对于人才的培养同样意义重大。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为了培养市场紧缺的创意写作人才,采取了用原创文学作品代替学术论文的改革。再比如一些地方明确规定,科研作品或者社会实践同样可以代替论文。2015年,人社部、卫计委联合发文要求县级及以下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时,职称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从“不考英语计算机”到“代表作可代替论文”,职称改革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兴利去弊成效明显。

  代表作可替代论文是职称改革的必要之举,其所释放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给职称评定松绑,更在于解除了人才评选的制度枷锁,让他们摆脱论文发表所造成的困扰,在既有的岗位上和职位上走得更加坚实。鲜明了导向才能激活源头之水,人尽其才和重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被破坏的职称评定生态才能逐渐还原。(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王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