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烟花爆竹从禁放到弃放的距离有多远

2018-02-14 14:0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18-02-14 14:04:50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责任编辑:陈城

  作者:张田勘

  2018年春节是北京进入烟花爆竹管理新规的首个春节,除五环内禁放烟花外,五环外的区域也有一份烟花禁限放地图。在禁放区内燃放的、在限放区内不按照规定时间燃放的,或者在空气重污染橙色、红色预警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公安部门将收缴烟花爆竹,并视情节对个人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中国人过春节有许多“标配”:备年货、贴春联、年夜饭、舞狮舞龙、看春晚、放烟花爆竹等。其中,中国人燃放烟花鞭炮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这项“标配”能得到千年传承,显然是中国人非常看重的。

  把燃放烟花爆竹当成一种陋习,已有相当多的认知、观感和共识,例如,造成空气污染、听觉损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火灾)等。但也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这种民俗可以驱邪避瘟,保佑家人平安吉祥,喜庆吉利,而且过年就那么几天,燃放一些烟花爆竹不至于造成多大的环境污染和损害。

  可见春节期间区域性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要从官方禁止过渡到公民自觉自愿放弃,这距离或许很长,也或许很短。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公众是如何理解燃放烟花爆竹的,是把这种行为当成陋习,还是当成一项有益的民俗来传承。

  民俗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一方面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另一方面体现了民俗在世俗生活中的凝聚力、感染力、渗透力。不过,民俗又具有较大的变化性,其在传承过程中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会随时产生变化,民俗表现形式的变化,与很多旧习俗的消亡就是证明。

  另一方面,民俗的改变有自然和科学的原因,也有社会和文化的原因,以寒食节为例。虽然寒食节的形成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贤臣介子推,但在汉魏六朝时,太原地区寒食节禁火长达百日,所有人在此期间都不能吃热食,成了当时人们的不可承受之重。因其既减少了营养的摄入,又因为没有熟食而造成胃肠疾患剧增,皇帝后来下令改禁火百日为禁火3日,禁火百日的习俗得到改变,是综合科学、社会和文化原因的民俗改变原因。

  由于存在认知不统一现象,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行为是否为陋习还需进一步用事实和证据说话,让所有人或大多数人有一个明确的共同认知。因此,现在的禁放并非一刀切,而是留有余地,在城市之外人口并不密集的地方可以燃放的规定,显出政策的暖意,它给了人们一个过渡的适应过程。相信,当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和不利像百日寒食一样为公众所体会并深刻认知后,在节假日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就会水到渠成。(张田勘)

[责任编辑:陈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