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永华
4月9日晚上7点多,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一砖窑厂内发生一起悲剧,一名4岁女孩和一名6岁男孩被发现死在一辆轿车内。据悉,两个孩子是亲兄妹,父母在砖窑厂打工,经常在厂内玩耍。4月10日下午,记者在当地派出所见到了孩子的父亲,陷入巨大悲痛的他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同时,他心里也有个疑团无法解开:好端端的,孩子怎么会出现在别人已经上锁的车内?
尽管孩子是如何出现在已上锁车中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但从已获知的情况看,这辆长时间闲置的别克轿车,平时并不引人注意。孩子从中午饭后离家到发现在车内,中间相隔六七个小时,如果排除他杀因素,两个孩子的死亡应该是由封闭车厢造成的高温窒息脱水等原因所致。
实际上,因孩子躲进“僵尸车”玩耍导致死亡的案例早已不鲜见。2016年夏天,广西省南宁市某小区的一辆报废车内,发现一具10岁左右的男孩尸体。辖区警方调查证实,男孩就是在与小伙伴玩躲猫猫时藏进了车内,待家长发现,中间已经过了长达9小时。
长时间停放或被遗弃的“僵尸车”,危险程度不可小觑。有实验数据表明,高温天气下的机动车辆,尤其是封闭性强的轿车,在35℃下暴晒10分钟之后,车内温度就可能迅速上升至50℃以上,孩子一旦在这种空间里被锁住,极易导致生命危险。而“僵尸车”虽然车门都已上锁,但锁具很容易失灵。警方在调查南宁的案例时就发现,不少“僵尸车”的车门随手就可拉开,然进去之后想再开门出来却被“自动锁死”。
现代社会,对于朦胧好奇又没有任何防范意识的孩童,离开父母家人的视线监护,可谓无处不危险。多起关于“僵尸车”的悲剧应当给很多地方、很多小区管理者乃至家长带来警示。
在很多城市小区路边,尤其是老旧小区内,长期停放无人认领的“僵尸车”并不少见。不仅是“僵尸轿车”,因为小区大多实行封闭管理,一些回收废旧物品的商贩不能进出,不少居民家庭骑行报废的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也都随意丢弃在居民楼附近的角落乃至草丛中。物业管理人员因为摸不准情况,很少过问。孩子的家长,往往会认为孩子在小区内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不会有危险,从而疏忽监护。这些被遗弃的机动车辆,就很可能成为小区孩子们的“玩具”。报废的“僵尸车”门锁都已“反复无常”,或是能打开,或是进去出不来,对孩子来说都是潜在的致命的危险。而随着夏季的到来,随处可见的“僵尸车”安全隐患就更让人担忧。
“僵尸车”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及时处理。家长也应当提升安全意识,加强对孩子的安全监护,教育孩子远离“僵尸车”。唯有各方都尽到责任,才能避免路边不显眼的“僵尸车”再成为孩童的“夺命车”。(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