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保护个人隐私应弥补“基础性缺陷”

2018-05-30 17:48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18-05-30 17:48:01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责任编辑:王营

  作者:堂吉伟德

  二手手机交易是否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近日,记者调查多家手机维修商户发现,多数二手手机在信息删除、甚至恢复出厂设置后,也能实现电话簿、照片等隐私数据的恢复。网上也存在着不少网络软件销售商兜售数据恢复软件。

  技术是把双刃剑,智能手机、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高速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也加快了信息泄露的风险,给个体带来诸多困扰。一部手机中的通讯录、微信、微博、支付宝等app存储了大量个人信息,使用者的所有行为轨迹全部可追溯和查证。在人们换过手机后,即便是对原来手机中的信息实行了删除和恢复出厂设置等技术性处理,但还原和恢复技术很快就能让信息重现。二手手机地下市场交易的价格中,除了手机本身残存的价值,更多则是使用者的个人信息。数量庞大的二手手机,因此成为个人隐私的一大泄露源。

  移动硬盘等信息记录工具,如果不是被破坏成碎片状,里面的信息都可以实现有限度的还原。一部完备的二手手机,恢复和还原其间的个人信息自然更加简单。消费者卖旧手机遭遇信息泄露,不过是信息交易黑灰产业的冰山一角。《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7)》显示,我国57%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严重,76%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据披露,当前我国网络非法从业人员已超150万人,黑产市场规模已达到千亿元级别,而其经济回报高、难度要求低、犯罪成本低等特点,还在引诱更多群体加入。

  相比于信息泄露的泛滥成灾,防控体系则明显存在“基础性缺陷”,相关法规缺失、行业自律性较差、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淡薄、技术水平受限等因素共同造成了个人信息的保护难。目前,我国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以及近200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比如,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与之配套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业已实施。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细则,这些法律法规真正实施和落实还极其不易。

  在技术防控上,网络平台或者设备提供者如何发挥作用,也应有明确的责任界定。比如手机供应商应当提供个人信息永久删除的技术性帮助,或者在手机中预存更为先进的处理程序;同时在个人信息的保护上,应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扮好“技术防控阀”的角色。个人也应提高信息保护的意识,学会收集证据比如录音或者照相等固定证据,依法向警方举报线索并提起民事诉讼,畅通维权渠道,避免“民不究,官不问”的事实性放纵。

  个人信息保护涉及到法律规范的建立、责任体系的明确、技术设备和信息安全的评估、公众保护意识的提升、保护渠道的畅通等方面的完善程度。就当下而言,这些都需要法律给予明确。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的案例进行有力惩戒,并借助于民事赔偿的补位功能,弥补受害者由此造成的损失,既能达到对侵权者形成震慑,又能有效保护维权者的合法权益。

  从各方经验来看,组织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标准,通过法律规范来明确各方责任,统筹各方资源要素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应是个人信息保护“基础性突围”的必由之路。(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王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