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师忌语”呼唤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2018-06-22 16:35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18-06-22 16:35:30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责任编辑:王营

  作者:杨朝清

  “以后老师再也不会喜欢你了”“你太让老师失望了”“同学们谁也不要理他”“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就找你家长”……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北京市密云区第七小学的教师向家长、学生征集了这些“教师忌语”,了解学生心中最“扎心”的话,警示教师避免“雷区”。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互动工具,具有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等功能。在教育环节中,教师说话的内容、语气、语调,都会对孩子们产生影响。“教师忌语”说到底,就是摸清了一个边界,让教师知道在和孩子们沟通交流的时候,有哪些话是不能说的。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面对不听话、表现不好的孩子们,一些教师习惯用生硬、冰冷的语言暴力育人。尽管这样的暴力用语具有一定的激励与鞭策作用,却也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压力与心理阴影。

  实际上,暴力育人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注重目标正义忽视程序正义。以“同学们谁也不要理他”为例,教师将一些不听话的孩子在其他同学中隔离,对他们贴标签,将他们从“完整的、正常的人”降级到“沾上污点的人,被贬低的人”,对孩子们来说有可能形成偏见与歧视。

  在师生权利失衡的格局下,一些教师习惯居高临下、色厉内荏地震慑与威胁学生,类似“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就找你家长”这种话,尽管初衷良善,却用错了办法:明明是为了学生们好,让他们长记性,却让孩子们在情感上和心理上难以接受。同样的教学目标,在沟通时语言上多一些温暖、在细节上考虑得更周全,在教育方式上更柔软,往往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与认同。

  现在,服从与被服从的师生关系已经更多地转向引领与被引领的师生关系,学生接受教师的规训与惩罚,要更加讲究方式方法,而这也考量着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伦理。伴随大家权利意识的增强,学生们和家长们对“教师忌语”愈发敏感,而这,正呼唤教师们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观念,摒弃陈旧、落后的暴力育人方式。(杨朝清)

[责任编辑:王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