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击虚假招聘,平台责任需细化

2018-06-25 14:4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18-06-25 14:41:40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责任编辑:王营

  作者:陈广江

  不少人都有在58同城、赶集网等网络平台上求职的经历,也有求职不成反而上当受骗的经历。近日,有媒体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到近年60起通过58同城、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中,248名被告人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诈骗,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近亿元,甚至有人落入卖淫窝点、诈骗集团。

  从这组数据来看,虚假招聘危害之大已可见一斑。而事实上,根据裁判文书得出的数据只是冰山一角,实际被骗人数和诈骗金额难以精确统计。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涉及网络虚假招聘的犯罪案件早已有之,各地公安机关也在加大整治、打击力度,但此类违法犯罪活动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上升之势?

  从报道看,虚假招聘已成为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的黑色产业,骗子们不仅作案手法娴熟、套路很深,且脱身有“术”,这导致公安部门办案成本攀升,抓捕难度也不断加大。而比“骗子抓不完”更让人担忧的是,部分招聘平台对招聘信息的审核形同虚设、来者不拒,在一众诈骗事件中扮演着助纣为虐的不光彩角色。

  据统计,2008年以来,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判决书的当事人是招聘平台,无论是涉及刑案较多的58同城,还是曾因李文星案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的BOSS直聘,都从未因虚假招聘信息受到法律惩罚。有时平台提供线索或协助了警方,还被认为“有功”。只惩罚违法犯罪者,不严格规范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的平台,骗子自然难除尽。

  一般认为,平台获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与自身体量相应的社会责任。但现实中,别说主动把关过滤,一些平台对那些假得不能再假、一看就是陷阱的招聘信息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比如“高薪招聘兼职打字员”等虚假信息,仅需常识就能辨别其涉嫌诈骗。类似情况,若平台毫无作为,甚至连基本的提醒都没有,说得过去吗?

  有人说,求职者也应加强防范意识。这没有错,但必须指出的是,法治社会中,任何公民都有免于被骗的权利,任何求职者都应该通过平台获取真实无害的信息。预防诈骗的责任需要多方分担,但绝不能将重头压在信息链最末端的求职者身上。若骗子抓不完、平台又没人管的恶性循环无法打破,即便是人们用脚投票,有平台因此倒下,但整体生态没有改善,依然会有求职者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无论在法律上还是道义上,互联网平台都要承担起主体责任,确保自己提供的网络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性、安全性。因此,目前应尽快通过立法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细化平台的审核和把关责任,建起“防火墙”,从源头上将虚假招聘信息拒之门外。(陈广江)

[责任编辑:王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