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煤改气”有争议,那“煤改霄”呢

“煤改气”有争议,那“煤改霄”呢

2018-10-18 16:50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田勘

  人们用天然气来代替煤炭(简称“煤改气”)防止造成大气污染,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但“煤改气”目前还是引发大量争议,理由是,“煤改气”未必环保,并且价格高昂,无法满足供应。“煤改气”的争议尚未消除,近日,一种新的能源和技术又映入人们的眼帘:“煤改霄”的主持者、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肖波教授告诉媒体,一台霄锅炉在广东省深圳市稳定运行一年半以上,体现了“煤改霄”替代“煤改气”的可行性和重要突破。

“煤改气”有争议,那“煤改霄”呢

  霄是生物质材料(如木材、秸秆、稻壳等),通过机械设备破碎成微米的燃料(粉末状可燃烧物),通过管道送入特定的燃烧设备,实现高温高效燃烧,温度可达1450℃,再经过引风机引入锅炉本体,完成热交换,产生水蒸汽,让锅炉供能。

  现在,经过湖北省质监局调研组考察和验证认为,“煤改霄”技术应用成功后有良好经济前景。从每吨蒸汽的燃料成本计算,微米燃料锅炉为152元/小时,天然气锅炉为250元/小时,用霄做燃料,比天然气便宜。

  但是,“煤改霄”能否代替“煤改气”,取决于多项因素。提及这个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是否允许探索更多的技术和方式,以获得更有效率且更便宜和不(少)污染环境的能源及能源消费方式。

  就像即便“煤改气”已经被证明是比烧煤更高效、节能、环保的能源和使用方式,也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应当去探索和创新更好的能源和能源使用技术。从经济学原理看,不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是一种较好的决策和行为方式。探索更多更好的环保能源及能源使用方式,也完全不应有禁区。

  从这个角度来说,“煤改霄”的重要突破,应当受到鼓励。只不过,“煤改霄”是一种新的能源使用方式,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陌生事物,需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而且论证的重要前提是,这样的方式是安全的。

  霄是一种粉末状物品,霄技术主要利用粉尘爆炸原理实现高温高效燃烧。这与人们过去采用过和直到今天仍在采用的能源及能源使用方式,大相径庭。传统的煤炭,石油衍生的汽油、柴油,以及天然气等,都是通过它们的燃烧来提供热能,再将热能转变为其他动能。

  霄利用粉尘爆炸来产生热能并将热能转化为其他动能,让人们十分担心。从常识看,粉尘爆炸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物质的燃烧热越大,其粉尘的爆炸危险性也越大,如煤、碳、硫的粉尘等。生物物质的粉尘,如小麦粉、糖、木屑、茶叶、烟草、植物纤维等的粉尘,也容易产生爆炸。

  必须证明霄是安全的,才能让“煤改霄”进行普及和推广。现在,肖波团队进行了严密设计和试验,也经过了广东省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的检验,“霄”锅炉的检验报告认定安全。这只是地方研究院的一种认证,需要更严谨和可靠的检验,尤其是在向全国推广之前,还需要有国家级的技术检验证明,才会让人们在使用时更放心。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煤改霄”采用另一种新能源,是更大的创新和开源,因而在能源革命中有着更大的优势。现阶段,中国的木材碎片、秸秆、稻壳等得不到利用的生物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在每年的秋收季,都有大量的水稻、小麦、玉米秸秆被焚烧。若能把这些生物质都加工成霄,实际上是增添了一部分绿色能源。以玉米秸秆为例,中国常年种植玉米3334万公顷(1公顷等于15亩),秸秆产量按每公顷6000-7500千克计算,每年可生产秸秆2000-2500亿千克,若能将其转换为霄,不仅可能解决中国的能源危机,而且能减少环境污染。

  如果实践证明霄是安全的,下一步,就需要考虑其是否更便宜,并且要考虑加上技术改造经费的问题。相关专家委员会论证认为,生物质微米燃料的燃烧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排放要求,可为工业锅炉提供清洁燃料,其成本为当前天然气价格的60%左右。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现在我国工业锅炉的保有量在60万台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燃煤锅炉。如果工业锅炉中有1/10进行“煤改霄”,每年可减少约7000万吨标准煤的化石燃料消耗,并可利用农林废弃物1亿吨以上,每年为农民增加4500亿元的经济收入。并且,霄锅炉改造较为简单,在原有的煤锅炉和天然气锅炉上增加一个霄燃烧器即可,并不对锅炉本体进行实质性改造,只是改变了燃烧方式。增加锅炉的保温层、防爆门,用耐火砖封堵了锅炉的炉排层,这样的改造,平均每台4吨/小时的工业锅炉和取暖锅炉只需要30万元。

  从锅炉改造、经济运行成本、生物质原料的利用和环保要求看,“煤改霄”何不小范围试一试,以确认其确实优于煤改气呢?(张田勘)

[责编:王营]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