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浙江高考英语“倒加分”:别让考生承担改革试错成本

浙江高考英语“倒加分”:别让考生承担改革试错成本

2018-11-27 16:10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钟的

  11月27日,针对部分考生提出的“高考英语成绩倒加分”“考试成绩与日常成绩相差较大”等问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作出说明,表示根据答卷试评情况,发现部分试题与去年同期相比难度较大,为保证不同次考试之间的试题难度大体相当,决定面向所有考生,对难度较大的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第三部分(语言运用)的部分试题进行难度系数调整,实施加权赋分。其他试题未作调整。

  高考成绩“倒加分”,获得了比卷面分更高的分数,网上刚开始流传这种说法时,舆论尚且将信将疑。毕竟,高考事关社会公平,兹事体大,况且不久前还有河南考生称成绩“被掉包”实为谎报的乌龙事件发生。然而,浙江省考试院的解释,却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操作——这一次,确实是评分方法的临时调整导致了这场分数争议。

浙江高考英语“倒加分”:别让考生承担改革试错成本

  按照浙江省新高考规则,英语为必考科目,考生每年可以考两次英语,一次在下半年(11月初)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另一次则在6月与语文、数学高考同期进行,考生可以选择较好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应该说,这番改革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积极尝试。受考生考场发挥、心理状态甚至身体状况影响,考试结果难免存在偶然性,允许多次考试并以最佳成绩计入总分,对考生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不过,其前提是不同考试的难度相对一致。此次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调整部分试题的难度系数、实施加权赋分的理由也在于此——本次试题难度较大,会削弱高考英语考两次的意义。

  浙江省考生对“赋分”并不陌生,因为7门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技术)的最终成绩是通过等级赋分来确定分值的。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消除选择不同科目的考生之间无法比较与衡量的问题,根据卷面成绩按比例划定等级,根据等级对照赋分,计入高考成绩。不过,以上“赋分”针对的是选考科目,而英语并不在其列。

  因为这次英语考试“太难”,所以临时决定“加权赋分”,不得不追问一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如此操作的依据是什么?比如,为什么只调整部分试题?加权的具体操作方法又是什么?为什么不提前向考生说明,征求社会意见?更何况,为了几次英语考试难度一致而调整考生分数,看似是为了公平,实际上却人为地制造了更大的不公平。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其公平性并不是追求“皆大欢喜”,而是要体现出区分度。在一次考试一张试卷的时代,考试区分度通过设置合理的难度系数即可实现;而在实施改革以后,还要考虑到多次考试难度系数相一致的问题。维护考试公平的复杂程度明显加深了。

  这次浙江临时调整英语赋分,导致一些学生的分数劣势得到弥补,出现“倒加分”的情况,但另一些学生本可以通过这次考试确立的竞争优势,却因为“加权赋分”的神操作而大打折扣。再说,一张试卷的不同试题虽然在内容上未必有紧密联系,但就考生时间分配、精力分配而言,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调整部分难题的赋分,对那些花费时间精力做难题的考生是否也是一种不公平?

  近年来浙江推行的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都称得上领风气之先。改革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涉及的考生也会产生不适感。比如推行选考制度后,考生们感觉物理难度过高,更倾向于选择其他科目,而“敢于”选择物理考试的考生学业水平普遍较强,就会出现激烈的“高手间”的竞争。因为等级赋分制,也可能导致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在物理考试中拿低分的问题。

  对此,浙江省及时调整政策,比如要求高校强化对选考科目的限定性要求,很多专业只有选考物理才能报考。不管怎样,这些改革和调整措施都是公开的,并在事先告知公众和考生,充分尊重了考生的选择权。

  然而,此次对英语进行“加权赋分”,完全是阅卷期间作出的临时决定。如果没有大量考生在网上质疑,是不是考试院就不会及时给出解释?高考政策调整,不仅是教育升学考试制度的调整,更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无论如何,让好学生考上好大学,让不同学业水平的考生各有所属,才是考试制度理应坚守的本分。改革允许试错,但承担试错成本的不应该是普通考生。

  高考改革要深入人心,既要拿出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选拔规律的方法,也要坚持公平性和便利性原则,争取最广泛的民意支持。而高考改革要保持公信力,最关键的是坚守规则意识。如果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习惯于拆东墙补西墙,制定和实施规则存在随意性,就难免进退失据,让民众感到困惑和失望。(王钟的)

[责编:王营]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