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传递了一种不确定的紧张感:人们无法预知在哪个环节会被视为“可疑”、什么样的正常经济行为会被误判为“风险”、又会因为什么理由被限制交易乃至冻结资金。久而久之,原本应当自由、顺畅的经济生活,被层层加码的审查和不透明的标准挤压得步步维艰,人们也会倾向于抑制经济行为以规避难以预知的风险。由此便进入了负向循环:监管越繁复,人们行为越谨慎;行为越谨慎,经济生活越趋于收缩。
像凯里动物园,如果能借机完善动物园的设施、制定更加细致的管理规范,至少让老人不要“倒贴退休金”,就是最现实也最温柔的结果。不过这最终也陷入一个悖论:如果这里的一切都和普通动物园一样正常而缺少“特色”,反倒无法爆火了。这正是互联网时代最吊诡的地方——它在奖励真诚的同时,也在不断消费真诚。但人们得想明白,真诚本身就是价值,它不需要互联网的褒奖,保持生活本身的自洽,这可能就是一种对待互联网也超越互联网的生活哲学。
在一个健康老龄化的社会,不仅要保障“老有所养”,更要鼓励追求“老有所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身上沉淀着岁月的智慧、丰富的经验与熟练的技能,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而非单纯的负担。我们应创造平台和条件,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发挥所长。这不仅有利于维持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也有利于劳动经验与技能的传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这放之于全国旅游市场,也是一次提示。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并不信赖旅行社跟团游,也总会先查攻略各种“避雷”,因为他们既想避开走马观花的景点,也担心遭遇想象不到的“宰客”套路让他们多花冤枉钱。在统一旅游预约平台上线的新闻中,我们能读出的民众更深层次期待:人们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想要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诉求,需要一个足够规范、足够透明的旅游服务市场。
开放食堂,把员工餐做大做细提供给观众,收取合理的费用,是博物馆方解决观众就餐的最优解。社交媒体上,一张以博物馆为背景的午餐照片,收获的点赞不亚于一件珍贵文物。这传递出一个信号:观众希望以更松弛的姿态亲近历史。博物馆餐饮的“大众化”,既降低了消费门槛,也消解了观展的心理距离——免费的门票传递出这一清晰的文化价值导向,开放的员工食堂同样在诉说:博物馆,是为每一个人开放的。
随着机器人国产化率的提高,中国庞大市场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有效需求,叠加中国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庞大基数,也能够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引导新科技转化为新供给,这正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