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何须“审慎监管”网约车等新业态

2017-01-09 16:02:54

新经济是不相信泪水的,新业态迟早也是挡不住的春天,“审慎监管”网约车等新产业新业态,这是提档升级的关键,亦是裨益民生的实举。

  2017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一份文件,被李克强总理称为国务院下发给各部门的“督战书”。在提及如何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协同发力时,李克强明确要求各部门负责人,要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的需要,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对新产业新业态采取既具弹性又有规范的管理措施。(1月8日扬子晚报)

  有权不任性,监管要审慎。

  这十字箴言,既是救命续命新产业新业态的“大力神仙丸”,更是公共治理现代化的“华山一条道”。新年的第一份“督战书”,指向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这让人联想 起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的一个目标: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按照顶层设计的逻辑,网店和快递都是“新经济”,那么,网约车等互联网思维的新产业新业态,恐怕更是属于须培育壮大的“新实体”。对于这样的产业,李克强总理的原话是——“‘审慎’两个字,意味着监管必须要有规范,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灵活度。要监管,但不能‘管死’。”“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提供更优的服务,让新业态更好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蓬勃发展。”这话大概就两层意思:第一,公权对新产业新业态的监管之手不要伸得太长、伸得太过,要有分寸感、包容度;第二,监管的本意在于服务,而不是权力的“炫技”。

  以网约车行业为例,这两年的地方监管似乎距离“审慎”还略有差距。过去的2016年,网约车江湖风生水起: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神州专车挂牌新三板……但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截至2016年12月30日,全国共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42个城市正式发布了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140余个城市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纵观这些落地或半落地的属地新政,非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大概就是“严”字诀。氤氲在户籍与“车籍”之上的纠结,缠绕在轴距、排量与过渡期之间的博弈,说白了,在传统出租车改革迟迟大幕难启的时候,网约车大有被原罪并污名化的趋势。如果非要说得再细致些,地方网约车新政或监管实践中——严肃有余、审慎不足,管制有余、服务不足。追根溯源,用“督战书”的逻辑来推理,大概还是因为没有真正将网约车等新经济形态置于客观公正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考量。

  政策的稳定性是个相对概念,而市场的灵活性却是绝对的。要切实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协同发力,促进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不能对旧形态旧产业太“恋战”,更不能囿于既有利益掣肘而“心太软”。新经济是不相信泪水的,新业态迟早也是挡不住的春天,“审慎监管”网约车等新产业新业态,这是提档升级的关键,亦是裨益民生的实举。(邓海建)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