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要让民办高校教师看到民办教育的前途

2017-01-25 15:04:39

教师情绪衰竭、职业倦怠感增强,这不仅是民办高校教师的问题,在我国各类型、各阶段教育的教师中,都一定程度存在。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师权利没有落实,二是教师待遇没有得到保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日前在京联合发布《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5》。报告显示,教师情绪衰竭情况值得关注,教师的职业待遇亟待提高。

  教师情绪衰竭、职业倦怠感增强,这不仅是民办高校教师的问题,在我国各类型、各阶段教育的教师中,都一定程度存在。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权利没有落实,二是教师待遇没有得到保障。增强教师职业的尊严感,必须从保障教师的权利和待遇着手。

  教师权利,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和学术自主权。由于我国学校整体缺乏办学自主权,行政治校情况比较严重,教师的教育和学术自主权也较为缺失。具体到民办高校来说,虽然办学资金主要来自学费,学校本应有更大的财政独立性,但民办学校同样没有充分的设置学科及专业的权利。而且,一些民办学校实行“家长制”管理,学校办学追求短期利润,为尽快收回投资甚至压缩办学成本,这种办学局面很难让有教育理想的教师实现教育理想。

  在民办高校中,教师队伍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专任在职教师约占三分之一,这部分主要是年轻教师;其余为聘请在读研究生兼职上课以及聘请公办学校退休教师,这两部分各约占三分之一。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年轻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很重;其二,学校的教师队伍不稳定,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其三,由于没有教师编制,民办学校的教师无法享有和公办学校一样的教师权利和平等地位,相当数量的年轻教师选择把民办学校任职当跳板。

  民办学校教师的待遇也普遍不高。尤其是专任在职教师,工作辛苦,收入却不高,向民办学校办学者提出待遇问题时往往又会碰钉子。由于民办学校的主要办学经费是学生学费,除学生学费外,有的民办院校没有任何其他经费来源(少数地方的民办高校可获得财政一定的生均经费拨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民办高校还想从办学中挣钱,就会控制办学成本。尤其是,随着我国生源减少,一些民办学校遭遇生源危机,学校学费收入锐减,教师的收入也随之减少。更多教师看不到在民办学校的前途,产生情绪衰竭的问题是“完全正常的”。

  扭转教师情绪衰竭问题,不能靠心灵鸡汤式的说教,只有基于教师的职业特征,关心教师的权利和待遇来进行解决。首先,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行教育家治校。根据去年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可自主选择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或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而不管哪一类民办学校,要办好教育,都必须尊重教育规律,给教师充分的教育自主权和学术自主权。具体而言,就是在学校内,要把教育权和学术权交给教师,对教师实行基于教育和学术为本的管理与评价。让教师葆有尊严,是培养和激发教师情绪的关键所在。

  其次,要从教师职业属性出发,切实保障教师待遇。在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后,政府将给予非营利民办学校差异化的财政扶持政策和土地、税收优惠,这可以改善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而且,《民办教育促进法》也规定,所有民办教师应享有和公办教师一样的权利,这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对于营利性民办学校,虽然可以追求办学利润,但办好学校是能持续获利的前提。营利性民办高校要办出品牌,必须拥有一流的师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没有行业一流的薪酬待遇,是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的。(熊丙奇)

责任编辑:贺梓秋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