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聂昱冰

国产影视业是否走到了发展拐点?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基本重塑了历史经验被产生出的过程与时间,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就拿到今天之前的各种分析和总结,以做昨日之叹、今日之鉴。

国产影视业是否走到了发展拐点?国产影视业是否走到了发展拐点?

  2017年才刚刚开始,2016年国产影视业的各种现状、分析,就以数字和各种图表的形式,纷纷陈列于大众眼前。其中有三句陈述最引人关注:1、2016中国电影票房创十年来最低增速。2、2016年国产电视剧市场中的大IP几乎全部崩盘。3、2016年国产电影中,曾经在前些年盛行的类型片几乎全部扑街。

  不知道如果换在别的行业,面对这样堪称噩耗的市场总结,从业者是不是会伤感于一段黄金时代即将结束,并惶恐于未来的发展动力。可在影视行业内,很多从业者听到这些消息之后,内心竟然是一片平静与如释重负——烈火烹油了这么多年,影视剧行业的发展是不是终于可以回归理性了?

  行业,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分工划分方式,也是从一种角度对社会组成的描述。例如:建筑行业、饮食行业、旅游行业、影视剧行业。有些行业,得天时地利人和,有发展东风助力,就蓬勃兴起形成了产业。例如房地产、旅游、影视。产业就比行业复杂的多,内含和外延都可以再衍生出很多内容。

  简单来说,一个行业,还保持在单纯行业的规模的时候,基本是由内行人来从事和管理的。而一旦形成产业,就不能再单一按照行业的专业规律发展,还需要遵从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这样一来,内行变成了外行,为了产业的兴盛,必须由懂得产业运营的人来操作。

  具体到影视剧业,行业变成产业之后的显著变化就是:编剧、导演的话语权一路降低。因为低成本、高产出、收益周期循环速度短平快,才是产业所需要的。而这些,肯定不是更加注重艺术性的编剧和导演们所能做到的。

  看了几部小鲜花、小鲜肉主演的电视剧之后,我深深理解了为什么要付他们那么高的片酬。因为制片商们真不是在靠电视剧挣钱,他们完全就是在依靠刷明星们的脸挣钱。古装的小花穿一袭素衣、披一头长发、头上身上一件首饰都没有,背景简单的像舞台剧,还被各种魔性的灯光照得模模糊糊,整个屏幕能看清的就是小花一张脸,想分散一下注意力都没地方可分散。支撑收视率的,就是粉丝们对小花的爱。

  商人总是最精明的,对他们来说,把制作成本投入到可以准确预测市场回报率的小花们的脸上,比分散投入到剧情、道具、精良的制作上,更稳妥、更安全。但是他们却完全忽略了,电影和电视剧都是综合性极高的艺术。一部成功的作品,能够带给观众非常高的美学享受、情感撼动、精神慰藉、内心启迪,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人值得记忆的人生中的一幕情景。

  这些年,这种以产业思维为指导的影视剧的模式却越来越成功,因为需求市场太庞大了,始终处于待饱和状态。就好像面对一群饿坏了的人,一屉馒头蒸出来,掀开锅盖就被抢完了。蒸熟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人们饥饿的速度。这个时候,去跟卖馒头的谈,你们应该变变花样、提高一下质量。轻则被人嗤之以鼻,唠叨多了,还有可能被人打出来——因为大家都忙着蒸馒头呢,没空理你。

  只有等人们都吃饱了,到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时候,单纯的馒头咽着费劲了,开始琢磨着吃点包子、水饺,再炒几个菜。卖馒头的老板,就该自动琢磨改良了。

  所以,有些东西急也没用,瓜不熟,蒂就不会落。等火候到了,不改也得改。

  2016年,虽然电影票房创十年来最低增速,但总票房收入仍旧是持增长态势的。这说明市场仍在继续扩张,只是扩张速度放缓了。

  这个时候,就想所有影视制作商都能马上勒住高歌猛进的势头,安营扎寨,先停下来静静想一番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然后立刻转向影视剧精品化,是不现实的。只要可预见的利润仍旧能到达一定规模,那就谁也阻不住产业发展的势头,产业自己都不行,因为他们本人都也绑在了这架战车上。

  只能说,通过2016年的这些数据,说明,观众和市场正在慢慢朝着理性过度。只有当观众和市场都真正理性了,这个产业才能重新拥有一个行业应该秉承的理性和信念。(聂昱冰)

[责任编辑:刘冰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