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们需要“最悲催网红”张英森

2017-04-11 17:44:54

人们需要“最悲催网红”张英森,所以不是张英森“选择”了做网红,而是人们选择了要让他红。他的因悲催而红,是让网民和中核皆大欢喜的“剧情设定”。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红的是张英森,而不是“张三”或“小明”,跟贾君鹏一样逼真的名字背后,是用代入感去套取公众真实情感的深深套路,也正因“套路”玩得深,撩公众情绪才能撩得那么认真。

  如果说,“不炒作而屈人之曝光度”是做网红的最高境界,那张英森无疑是网红中的人生赢家。毕竟,比起很多人为了出名而自我炒作搏出位,他的红“得来全不费工夫”,简直是零成本——他能“躺赢”式地收割热搜榜和各种头条,全拜一个段子所赐。

  这段子有个很“标题党”的标题——《震惊!雄安新区落定了,最悲催的竟是他!》,正文是:“2017悲催人物排行榜冠军:张英森,男,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人,2004年以677分考入清华大学,成为获全县高考状元。2008年本科毕业到中国核工业集团就职。奋斗十年后,借了三舅的钱,卖掉了雄县老家200平方的住宅,终于在2017年3月26日交付了53平米的北京商住房的首付,在北京扎根了!最后在2017年4月2日接到单位通知:中国核工业集团整体迁入雄安新区”。

  “年度最悲催网红”张英森,就这么一发而不可收拾地火了。但故事到这还没完,国资委官方微信“国资小新”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官方微信“中核集团”接棒了“送张英森上头条”的工作,二者发起的“全民寻人!揭秘最悲催人物张英森”活动,为其“火”上浇了几桶油。

  前有贾君鹏被母亲“喊回家吃饭”,后有张英森被中核集团喊话苦寻。果然“红的人都是相似的,不红的人各有各不红的缘由”。张英森的走红,说到底,还是起于段子、发酵于现实。

  此处的“现实”,就是网友们和中核集团都有“消费”张英森的需要——尽管他们谁都不傻,谁都清楚,张英森多半是个虚构人物,但张英森是否确有其人,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够“悲催”。因为他够悲催,才能被网民和中核集团更好地拿来“做文章”。

  对公众而言,“倒霉蛋”张英森的使命,就是供大伙“幸灾乐祸”用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如意了咋办?找个更不如意的平衡平衡呗。心理学家托马斯·威尔斯在《社会心理学的往下比原则》里就讲到了,“比下有余”是种能让人满足感的心理机制。换言之,从别人的倒霉中找安慰。“你有啥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开心开心”,也是源于这种心态。所以网上还有打趣“倒霉蛋”的段子:“故人西辞富士康,为学技术到蓝翔。蓝翔毕业包分配,结果还是富士康”。

  中核集团拿张英森开涮,玩的则是接地气的搭车营销:找上门来的热点,不蹭白不蹭。网民不是都在调侃张英森嘛,那就“咸与调侃”。他们煞有介事地寻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最终找出几个跟张英森经历相似的,托他们之口说自己过得不但不悲催,还“很喜欢公司的氛围”,可不就是趁机给自己打一波植入广告嘛?而一本正经地开玩笑,跟网络“后喻文化”内含的轻松幽默调性也挺合拍,因而不少网友也纷纷为中核“寻人启示”怒刷好评。

  人们需要“最悲催网红”张英森,所以不是张英森“选择”了做网红,而是人们选择了要让他红。他的因悲催而红,是让网民和中核皆大欢喜的“剧情设定”。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红的是张英森,而不是“张三”或“小明”,跟贾君鹏一样逼真的名字背后,是用代入感去套取公众真实情感的深深套路,也正因“套路”玩得深,撩公众情绪才能撩得那么认真。(佘宗明)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