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消除“大班额”,必须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17-04-20 11:02:27

不论是建好每一所乡村学校,还是增加城镇教育资源,核心的问题,都是教育投入。对于地方政府不履行教育投入责任,确保学校科学合理布局,需要追责。

  河南省驻马店市某县某初中平均班额达109人、周口市某县某小学平均班额达113人。在2017年《教育蓝皮书》发布研讨会上,发布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我国中小学校班额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依然严重。

  大班额问题,是我国当前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所谓“大班额”,按教育部定义,中小学“36~45人”为正常班额,“46~55人”为偏大班额,“56~65人”为大班额,“66人以上”为超大班额。根据这一定义,我国城镇学校不仅存在“大班额”问题,而且,还存在“超大班额”的问题,一个班班额超过100人,已经是正常班额的两倍多了。大班额、超大班额不仅让生均教育资源降低,而且使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变得困难,很难开展交互式、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而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卫生问题——由于学生太多,整个教室的空气也浑浊不堪。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通知强调,建设并办好寄宿制学校,慎重稳妥撤并乡村学校,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但从具体办学情况看,“大班额”问题并未得到改善。原因在于,虽然国家已经叫停了乡村地区的盲目撤点并校,但乡村学校的办学,只是低水平维持,地方政府正以另一种方式“撤掉”乡村校,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并没有加大对城镇学校的投入,改善城镇学校办学条件,只是把从乡村涌入的孩子“装进”原来的城镇学校。如果不切实保留并办好乡村学校,不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大班额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乡村地区的盲目撤并校,是导致城镇学校大班额的原因。国家早就发文要求杜绝“一哄而上”的盲目撤并校,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政府从“节约”办学投入和“好管理”出发,不听老百姓意见,强制推进撤并校,由此产生严重的“后遗症”,城镇学校大班额就是“后遗症”的症状之一。而在遏制盲目的撤点并校后,一些地方,虽然不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撤并学校,并恢复了部分被撤并的学校、教学点,可是,地方政府却是用低水平维持的方式,让这些学校或教学点“自然消亡”,具体手法包括抽调学校的骨干教师;以中心校统筹办学为名,把本来拨付给乡村教学点的经费,转向中心校;放出风声,学校、教学点迟早要撤掉,让家长早做准备离开乡村到城镇学校。

  而乡村孩子到城镇校之后,政府部门并没有想法扩大城镇教育资源。今年,河南省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发生踩踏事件,当地政府教育部门解释,近几年大量学生进入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就学,学校班级规模在扩大,但是基础设施没有跟进,厕所蹲位太少,导致事故发生。据报道,全校共1700多名学生,分在19个自然班,每个班班额接近90,而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等文件的规定,农村完全小学最大规模是24班、1080人,城市完全小学最大规模是30班、1350人。班级平均规模,不应超过45人。如果严格执行规定,容纳这所学校的学生,必须再建一所学校。可当地政府在事故发生之后,只是想到增加厕所坑位。当然,再建一所学校需要大笔投入。

  不论是建好每一所乡村学校,还是增加城镇教育资源,核心的问题,都是教育投入。对于地方政府不履行教育投入责任,确保学校科学合理布局,需要追责。而与此同时必须意识到,如果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自觉性”来增加教育投入,是不现实的。我国必须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由以县乡财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新体系。

  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中,国家明确了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一致,并规定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由中央和地方按5:5比例共同分担;公用经费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为5:5,这可解决办学所需公用经费问题。但是,还需要解决教师待遇问题,目前教师待遇还基本上由地方财政承担,而这是教育经费的“大头”,地方政府撤掉乡村学校、不顾“大班额”,把学生全部塞进城镇学校,不就是为了节省招聘教师的费用吗?

  从发达国家推进义务教育经费的经验看,大多采取省(州)财政统筹义务教育经费的方式,有的国家还由中央财政统筹,由中央财政给每位教师发工资。为加快缩小教育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我国应强化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熊丙奇)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