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能任由各类灰色产业链在大学生中蔓延

2017-05-15 17:31:29

不能因为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问题,就令灰色行为合理化、合法化,这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也让整个学校管理失序。

  在课堂上替“雇主”喊次“到”就可以轻松赚到一二十元钱。记者调查发现,在QQ上以“替课”为关键词搜索QQ群,全国各地的高校替课群有二百多个,仅驻济高校替课群就近20个,这些替课群少的有数百人,多的上千人,其中14个群甚至还设置为付费群,必须缴纳1-2元不等的费用才能进入该替课群。在驻济高校众多替课QQ群里,“有偿替课”俨然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替课明码标价,有的“替课族”能月入千元。(大众网5月14日)

  “有偿替课”成产业链,代写论文成产业链,买卖专利成产业链……这样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而问题在于,媒体一次次报道这样的新闻,却不见有关部门和高校对此进行治理。比如,根据媒体报道的线索,要求有关平台关闭这些非法的QQ群,去追查非法提供代写论文、买卖专利的机构,对进行替考、替课、代写论文交易的学生进行处罚,并进一步反思这背后的问题,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似乎这些问题的曝光,与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完全无关似的。于是,这类新闻,总是换了一个时间、地点,不时出现,令大家“习以为常”,产生“审丑疲劳”。

  毫无疑问,请人替课,或者提供“替课”、“买卖论文”这些服务,都是明显违反学生管理规定、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严重不诚信行为。哪有学生上课,要请他人上课的?学校老师布置给学生要提交的论文,怎可花钱购买交差?但是,近年来对于“替课”、买卖论文现象,大家已经见惯不怪,甚至发展到有大学生把这作为创业的“商机”,开发专门的“替课神器”,以方便学生“购买”替课服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荒谬局面,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有关部门和高校,没有履行管理职责,对这类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追查,追究参与者的责任。这无疑给这类行为提供了灰色生长空间,变相助长这类灰色交易。去年,媒体曾暗访提供代写论文的机构,获得了购买服务的高校教师和学生名单,可是媒体报道后却不见下文,这意味着,参与“替课”、“代写论文”被发现,也是零风险,这显然无法对学生进行正常的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术规范教育。

  二是对于学生的替课、代写论文行为,有人搅浑水,认为这是由于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缺乏吸引力,学生选择逃课是明智的;学校给学生布置的论文要求不合理,为完成论文任务,只有搞灰色交易;云云。毋庸置疑,我国高校由于普遍重视学术研究,而忽视人才培养,因此,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不够,确实存在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加之人才培养追求功利的成果,在人才培养中,有的学校提出的培养要求也缺乏科学性,比如统一要求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一些学生请人替课并不觉得可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上课枯燥乏味。在大学里就有个说法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另外,学生逃课还与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有关,有的课程只进行期末测试,测试通过即拿到学分,而在国外,教师特别重视过程管理,把学生上课情况与平时完成作业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组成,学生逃课很难通过这一门课拿到学分。

  但是不管怎样,这和学生替课、代写论文是两回事。不能因为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问题,就令灰色行为合理化、合法化,这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也让整个学校管理失序。

  合理、合法的做法应该是,既要对学生的违规、不诚信行为及时处罚、教育,又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学校治理改革,包括引导教师重视教育教学,落实学校自主权和教师教育自主权,科学设置课程,加强对教育质量的过程管理。各种教育灰色现象的长期存在,不仅仅是学生荒废学业的问题,除此,高校对学生进行的是反教育,大学生没有通过大学学习,培养基本的做人的规范。在被“替课”、“代写论文”所包围环境中成长的学生走进社会,会给社会的进步、发展会做出怎样的贡献呢?这是值得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和整个社会深思的问题。(熊丙奇)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