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聂昱冰

让“听故事”的过程更舒适

  这两天在和公司磨一个剧本,对方给了我一部剧的外文名字,还没有翻译成中文,说这个挺有料。当我发现这是一部韩剧的时候,恍然间好像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七八年前,制片人咬牙切齿地对我说:“不要看美剧,在中国,只有走韩剧的路线才能火!”可现在国产剧的狗血程度,和对某些生活肌理的解剖放大,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我们怎么还在瞄准韩剧的方向?

让“听故事”的过程更舒适

电视剧《大长今》剧照

  这部剧的大概情节就是,天之骄女的家里破产了,所以只好屈尊到普通艺术学校去就读,结果发现自己失去的不仅是优越感还有自信心,然后重新成长。剧情很老套,唯一的亮点是加入了大量歌舞,不过这也不算创新,毕竟很多电影都用过这路数。尤其是韩剧里面的歌舞,闭着眼都能想象出是什么样子。前几年“韩流”正盛的时候,很多KTV门前的显示屏都全天循环播放着韩国歌舞。尽管我一直认为,就吐纳方式而言,我和韩国人不是一个物种,跟着他们的音乐节奏,我就从来没换对过气,可这并不妨碍他们曾经圈粉无数。

  经历完了最初的、为了捍卫纯原创尊严而进行的吐槽,安静下来之后,我不得不感叹一句:在给屏幕前的观众讲故事方面,韩剧确实更善于借力打力,总是能从生活中拿来很多现成的资源,补充到他们的故事中。这种做法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层次和弹性,让“听故事”的过程变得更舒适。

  最典型的就是《大长今》,一部很地道的宫廷剧,因为对“美食”这个元素淋漓尽致的利用,让其成为了一类电视剧的代表作。

  后来国产剧里也经常加入美食元素,但都没有超越《大长今》对观众的吸引力。直到我们充分发扬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踏实肯干的

  精神,拍出了《舌尖上的中国》,终于让中华美食扬眉吐气。我说发扬精神不是开玩笑。《舌尖上的中国》充分证明了我们有美食、有工艺、有传承、有故事,还有高超的制片水平。但在我们的国产剧里很少看到这些优秀的东西,这只能说,也许我们的内心还是太朴实、太严肃。

  韩国导演们有足够的勇气,把已经降温的歌舞因素,加进题材已是俗而又俗的青春励志剧里。这种勇气是值得佩服的,由此我们也想到,我们虽也有铺天盖地的歌舞选秀节目,可一旦和影视相融合,就始终保持着两张皮,更像是结伴一起出来骗钱的,打的就是一打一散、捞了就走的主意。

让“听故事”的过程更舒适

《舌尖上的中国》剧照

  客观地说,现在的国产剧已经很好看了,虽然仍旧跳不出:在异次元和男神仙谈恋爱、在古代和皇帝谈恋爱、在近现代和各个重量级的有钱男人谈恋爱这样的模式。但在谈恋爱的同时,主人公们都会竭尽全力地呼朋唤友、招呼家人,把他们强行带到狭小的屏幕中来。正因为狭小才方便展开各种碰撞、碰撞才会产生问题,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对生活中会出现的很多问题聚焦、放大、夸张、剖析。

  所以看这些剧的感受,就像是置身于一个摆满了哈哈镜的屋子,真实的事物被肆意放大、缩小、扭曲,但你仍旧知道事物本身的样貌是怎样的,你的快感就是来自于哈哈镜对事物形象的改变。

  偶尔还能看到几面放大功能极强的镜子,把生活的角落、细节、肌理放大到清清楚楚、纤毫毕现,一次次挑战你的承受极限。毕竟谁都不是法医,做不到淡然面对每一块肌肉和骨骼,有些东西,还是不看那么清楚为好。人眼不像鹰眼那么锐利、也不像蜻蜓眼睛那么眼观六路,这其实是一种幸福。

  电视剧就是在观众又渴望看清楚生活的真实面目、又不想看得太清楚这两种状态之间,寻找平衡。国产剧和韩剧都是如此。

  只是像《大长今》这样的剧,在让观众置身于一片哈哈镜之中,通过种种变形的事物,联想自己的生活的同时,把很多美食放置在了观众和哈哈镜周边,让观众在看剧的时候,也经常能看到一些纯粹象征着温暖、快乐、喜悦的东西。这样观众“听故事”的过程就不会那么累,心里会更柔和、神经会更放松。

  《西游记》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制造出了这种效果,所以它才能一播再播。如果它真是原汁原味把《西游记》这本书搬到屏幕上,估计观众也不太想接受那种刺激。

  让人舒舒服服地听故事,故事才能一直讲下去。(聂昱冰)

[责任编辑:陈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