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试水“女性车厢”,天塌不下来

2017-06-09 17:32:25

尊重女性,关爱妇孺,在现有的条件下,多一些呵护、多一分保障,本来就是一种国际通例,也应该成为我们的社会共识。

  “女性车厢”又起波澜。据广州媒体报道,日前,广东省政协主席王荣率调研组赴广州地铁集团、深圳地铁集团,专题调研“关于地铁设立女性专用车厢”的可行性。此前,广东省政协委员苏忠阳提出了《关于广州地铁设立女性专用车厢》的提案。据称,深圳市本月将选取两至三条地铁线路试行设立女性优先车厢。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几乎每一次有类似动议,都会引发舆论争议。2013年,武汉地铁决定定时为女性提供专门候车区时,是这样;2016年,郑州公交车系统推出了夏季女性专车时,也是这样。这一次,轮到了广州。

  尽管当地媒体发起的问卷调查有近67%的人投了赞成票,但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有人担心此举会造成新的男女不平等,引起男性乘客的不满;有人认为“行之不远”;有人担心会造成运力资源的浪费;还有人说,通过物理隔离来体现对女性的“优待”,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各种意见都有,也并非全无道理。只是,让人疑惑的是,不过是一节“女性车厢”而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尊重女性,关爱妇孺,在现有的条件下,多一些呵护、多一分保障,本来就是一种国际通例,也应该成为我们的社会共识。女性挤不上车、女性面临被骚扰的可能、孕妇更难⋯⋯这些不都是每天发生在公共场域的事情吗?城市公共交通为这一群体提供一点有限的倾斜,并不过分。任何尊重、关爱,都不该是空洞的大话,也不该是刷在墙上、写在纸上的口号,悬置的权益当然需要有所附丽。

  你可以说,这些都是细节,是小事,然而无论是文明、德性,乃至一个社会公共生活的品质,往往正蕴藏在诸多精心设计的细节之中。母婴室是这样,第三性卫生间是这样,女性安检口也是这样。在大城市地铁仍十分拥挤的情况下,可能很难做到让女性特别从容,但起码可以做到稍稍从容一些,不必与男性拼体力,不必被挤得不成体统,不必担负更多的出行负累。

  试水“女性车厢”,天塌不下来。即便从当下的制度、技术乃至资源条件看,搞几节“女性车厢”其实并不难。投入没有增加,流量没有加大,管理上只要习惯了也不存在障碍,即便存在一些难度,这也是公共事业本来应该支付的成本。一个社会的进步、文明,往往体现在能够、愿意花费更多的资源去照拂那些原本不在视野中的群体,去注意那些本来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至于说,对女性“优待”即是另一种歧视,更是一种奇怪的逻辑。这样的“歧视”越多,则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越高,恐怕女性只会乐见其成。此前一些地方的女性优待之所以“行之不远”,恰恰表明主事者并不愿意坚持下去。归根到底,依然是认识上的偏见作祟。

  在女性保护上,社会做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时代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而很多人的思维依然停留在石器时代,不要说从制度的响应与设定,即便是从法律层面讲,对女性的保护也很不够。以公共场所的性骚扰为例,尽管2005年已有了关于性骚扰的立法,但是并没有明确定义,操作性也不强。即便是有监控视频,也不会藉此甄别骚扰行为并付诸法律制裁,更多的监督往往依赖网友现场拍摄或乘客的见义勇为。

  很多人拿美国没有“女性车厢”说事,可事实上,美国法律对于女性的保护很严密,使得女性在面对骚扰、侵害时敢于站出来。这就好比在全社会形成了无数节无形的“女性车厢”。有资料显示,2014年,在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纽约获评女性乘公交最安全城市。

  也因此,尊重、保护女性,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任重而道远。大城市地铁设立专门的“女性车厢”,既有现实缓解拥挤的作用,从长远看,也可以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女性的氛围,从而逐步提升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彰显城市的人文关怀。(胡印斌)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