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朱昌俊

该以怎样的姿势为被侮环卫工撑腰

  媒体报道,6月18日晚间,在大连甘井子区千山路与苍山路交会路口,发生了一起 “当众侮辱环卫工” 事件。当时,62岁的老环卫工黄占昌在捡拾马路上的垃圾时,被一辆 SUV 撞倒。难以理解的是,面对倒地的黄占昌,车上一名男子当众对其进行侮辱,发表了“你是垃圾”、“信不信我撞死你” 等过激言论,不少现场市民气愤不已。

  这仅仅是一次意外,或者说是一次普通的交通事故。但由于被撞的是环卫工,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遭到肇事车上一名男子的辱骂,从而引发不小的关注。类似的与环卫工有关的新闻,每每总能吸引更多的眼球。他们本来就是多数人眼中的弱势群体,现在被撞伤后又遭辱骂,引发关注和同情,其实是人之常情,也符合一个正常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应有态度。但从类似新闻的围观角度,值得辨析。

  新闻报道中,一名见证了事发经过的路人称,天气这么热,环卫工人为了保持城市环境整洁,经常是汗流浃背地清扫马路。可以说,每个市民每天所走过的每一寸马路,都是环卫工用扫把丈量过的,作为城市居民,应该尊重他们的辛苦付出,“怎么可以当众侮辱呢,这简直太过分了!”这话确实不假,环卫工的付出与艰辛,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但一名环卫工不应遭遇这样的侮辱的前提,是否一定要建立在他们的辛勤付出之上呢?换言之,如果不是环卫工,就可以这样“当众侮辱”吗?路人发出此番感慨,固然是对环卫工的同情,但这之中预设的一种道德逻辑——环卫工这么不容易,所以侮辱他们不应该,还是耐人寻味。

  从职业分类来看,环卫工确实是一个相对弱势的工种,这不仅仅是说这份工作又累又脏,还具有风险,更指从业者的构成,也大多属于社会底层,他们的权利也因此相对更容易被忽视。所以,作为一种社会补偿,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照。但是,这种关照和尊重当是建立在基本的权利认同之上,而不应完全是道德式同情。比如,环卫工遭遇辱骂,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一名辛苦付出的环卫工被侮辱了,而应是一名正常的社会公民受到了不当对待。若过于强调环卫工的身份,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愤慨,只是因为弱势的“职业身份”,而非公民个人本身。

  事实上,不管是如这起事件中的当事人辱骂被撞的环卫工为“垃圾”,还是过往事件中,对环卫工诸如“我不扔垃圾,你就没工作”等侮辱言论,恰恰是因为个别人心目中只有作为“低人一等”的环卫工,而无平等的公民认同。如果舆论为环卫工撑腰,仍只是着眼于环卫工这个身份进行道德增援,而不是诉诸于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么,所谓的愤慨也或许只是满足了部分人心中的道德快感,对于改变环卫工的社会境遇,或是权利状况,并无多少意义。

  对像农民工、保安、环卫工这样的群体,社会习惯性将他们置于一种弱势的“职业身份”标签之下进行围观,同情、批评都围绕着职业标签进行展开。这与对待其它职业群体的做法,显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弱势职业者,确实需要同情,但同情不能仅仅因为他们的职业,而更应是他们作为一名正常的公民的身份。比如,在这起事件中,面对如此严重的辱骂,换作其他人,仅仅一句“别和他一般见识”,就能够为当事人开脱吗?

  某种程度上,一个社会对于环卫工等底层职业者的道德同情有多高,那么,对他们的歧视也就可能有多严重。为他们在受伤害时进行道德撑腰的,与下一次对他们施加伤害的,很可能是同一群人。(朱昌俊)

[责任编辑:陈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