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暑期成补课“反超”期,病根在哪? ——求解暑期老问题的社会药方①

2017-07-13 17:37:48

所有回避现实问题的减负禁令都不过是“纸老虎”。面对学生负担日益沉重的现实,无论是政府履行监管责任,立法规范学校和教育机构依法办学,还是政府放权推进升学评价制度改革,都亟需动真格的行动。

  暑假到来,各地又在抓学生减负,禁止给学生补课。四川省教育厅近日发布《四川省中小学减负“十严十不准”》,要求不准布置超时超量的课外作业、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不准将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标准。

暑期成补课“反超”期,病根在哪? ——求解暑期老问题的社会药方①

  过去10多年,从国家到地方层面,我国出台了不少减负令,而且都被冠以“史上最严厉减负禁令”之名,但减负效果却了了。根源在于,这些减负令并没有触及实质,很多家长也根本不再把减负令当一回事。学生负担沉重,根源有二:一是我国没有明确的立法,禁止超前教育;二是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主要还是用单一的分数评价选拔学生。前者导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学生负担反而更沉重;后者导致整个基础教育盛行“唯分数论”,两者让各种减负令沦为一纸空文。

  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超前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危害,也通过发布行政规定的方式,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超前教育。但这一行政规定,最多只能覆盖到体制内的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对社会培训机构无效。这不但消解了行政治理的努力,也给社会培训机构带来“商机”——当培训机构可以把超前教育的广告做到幼儿园门口,幼儿可在培训机构方便的获得超前教育时,幼儿园去小学化,就变为笑话:一旦有家长花钱送孩子去接受早期教育,以便在幼升小中取得竞争优势,就会带动其他家长也去报班。幼儿园为吸引家长,也不得不开展小学化教育。小学和初中的教育也是如此。更严重的是,如果培训机构总是“领先一步”甚至“领先两步”开展超前教育,培训就从原来的补课性质,变为教育的主体,而学校教育反而成为补课性质。

  其荒谬性不言而喻,但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目前,减负只是针对体制内的学校,要求学校不得布置过多的作业,不能在假期补课,却很少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只强调其规范经营,即有办学资质、合法进行经营,却没有对其培训内容进行明确的限制。中国应该通过全国人大或地方人大立法的方式,明确禁止实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任何形式的超前教育。具体而言,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要按学生的学龄,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社会培训机构,不得开展超前教育的培训业务,以及围绕超前教育的宣传及招生。

  立法禁止超前教育,是治理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我国必须改革升学评价制度。在以分数为主要评价体系的中高考制度影响下,社会已经形成了“从幼儿园开始准备高考”的畸形教育生态,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机构也不断放大家长的焦虑情绪,进行“焦虑营销”。虽然有关政府文件一直力图淡化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但现实的升学考试制度让家长不敢对减负当真。

  已经开始的暑假本来应是学生修整、放松,接触社会、拓宽视野的时期,但却变为孩子们“较量”的战场。“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反超的”,不但是一些培训机构的广告语,也成为很多家长的信条。当所有家长都为学生假期制订满满的“反超计划”,何来快乐的暑假?又何来减负?

  所有回避现实问题的减负禁令都不过是“纸老虎”。面对学生负担日益沉重的现实,无论是政府履行监管责任,立法规范学校和教育机构依法办学,还是政府放权推进升学评价制度改革,都亟需动真格的行动。(熊丙奇)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