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朱昌俊

“拒收现金”,公共服务部门要有触动

  “无现金城市”概念,近年在各支付平台与商家的共同营销之下,愈发火爆。这里面当然首先是利益驱动,但移动电子支付是大势所趋无法否认。这一背景下,“无现金日”活动的开展其实很正常,只是一些商家囿于平台返现的利益激励而一概只认电子支付而拒收现金,显然就有点极端和操之过急了。

  无现金社会,并不等于完全拒用现金,更准确的说法其实应该是支付方式多元化社会。所以,换个角度,看似极端的商家“拒收现金”,对于推进社会支付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一些公共服务部门支付方式的与时俱进,未尝不是一种积极的敦促。

  客观说,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相较于极个别商家拒收现金,多数人的支付烦恼,恐怕更多还是不少地方特别是公共服务部门“只收现金”而拒绝电子支付。典型如,目前全国多数城市的地铁站仍不支持手机支付购票,一些市政部门的服务性窗口,也只接受现金。不少人都有过通过电子支付在陌生人那里换现金的经历。就此而已,一些商店拒收现金,理应给那些仍然坚持只收现金的服务部门一些启发。

  站在经营者的角度,不管是拒收现金,还是只收现金,都只能是极个别现象。毕竟,仅仅为了支付方式而牺牲顾客和生意的商家,不可能太多。这次一些商家拒收现金,也仅是在支付平台推出的“无现金日”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其初衷是为了拿到平台的返现。所以,消费者大可不必担心商家只收现金或只支持电子支付。

  真正需要特别关注的,还是公共服务部门。它们往往对于服务方式有着习惯性的路径依赖,收惯了现金,或囿于电子收费所可能额外产生的成本,往往会对支付方式的多元化改造动力不足。而这恐怕也才是建设“无现金社会”的难点和痛点所在。

  一般商家,为了跟上社会支付方式的变革,接受多元化的支付方式,不过是顺其自然的事,无需外部力量的特别干预和指导。但一些公共服务部门,适应不同的支付方式,却未必有那么自然。比如,现金、电子支付都支持,意味着服务时要随时切换方式。关键是,不同于商家有营收压力,公共服务部门欠缺这种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更多时候仍是民众来适应和迁就它们的便利。

  事实上,一些城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据媒体报道,武汉等打造“无现金城市”,就着重率先在社保、医院、机场、公交、地铁等领域推行移动支付。而最先提出打造“无现金城市”的杭州,该市副市长就曾指出,由于认识等方面的差异,政府部门的数据尚未完全开放,难以形成一张网。所以,建议把积极推进 “无现金社会 ”建设作为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并以“互联网+政务”为切入点,让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深入每个民众身边的场景率先实现无现金。

  因此,打造无现金社会,不管是支付平台还是管理部门,都不妨把推动公共服务部门的支付方式多元化作为重点。在这点上,一些商家的拒收现金,与其说是一种任性,不若说是一种明喻:多元化支付时代已经来临,一些部门仍停留在只支持现金支付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过时了。(朱昌俊)

[责任编辑:陈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