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老年代步车成另类特权车,缘何招摇数年无人管

2017-12-21 16:57:49

在这个问题上,管理部门大可以开放门户,扩大决策的参与性,让公众出谋划策,以寻求更好的管理举措。事实上,目前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有很好的经验,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参照,将“三非”产品牵引到正道上去。

  继今年年初各地整治“老年代步车”行动之后,近日,河北保定、江苏南京又开始了整治行动。据报道,仅12月18日一天,保定公安交警就查处无牌无证“三轮车、四轮车”47例。此外,南京交警也查扣了多辆违法带客的“老年代步车”,有一男子竟然一周之内被查扣两辆代步车。

  在当下很多城市,马路上都晃晃悠悠跑着不少汽车不像汽车、摩托不像摩托的四轮电车。这些车辆不挂牌照、驾驶室非常简陋,且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随意切换,见空就钻,见地就停,闯红灯、走斑马线等等,还不受“限行”影响,行车的自由度实在是太大了。更奇的是,警察基本上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往往并不太愿意理会这些车辆。这就是当下中国城市独具特色的“老年代步车”。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当悬挂机动车号牌。然而,目前行驶在城市路面上的“老年代步车”则完全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不仅没有号牌,也没有登记,甚至都没有列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属于典型的非法生产、非法销售、非法上路等“三非”产品。

  尽管这些年来,业界也曾希望将“老年代步车”正规化,一些地方也在尝试规范管理。2009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低速电动车管理办法(试行)》,从产品技术参数、生产、销售与使用等环节作出规范,2014年,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发布此类车辆的行业标准《小型电动车》。此外,河南、湖北等地也有城市出台相应规范性文件。但这些措施要么过于地方化,要么缺乏协同,效用有限。

  这也导致现实中出现一种奇怪的扭曲,即包括一些监管部门在内,大家都对“老年代步车”横冲直撞不满意,但却又鲜有治理之举。公安部门的治理行动也往往呈现阶段性特征,紧一阵松一阵,这种执法传递到社会上,则每每表现为弹性执法,缺乏常态化的治理预期。由此,非但民众不知戒惧,反而助长了无证无牌“老年代步车”的猖獗,使其成为一种另类的特权车。

  “老年代步车”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并非只是公众的观感,而是有着切实的伤痛。据报道,近年来,以“老年代步车”为代表的低速电动车撞人事件频发,且难于追责。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老年代步车”涉案数,2016年为270个,2017年为198个,其中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案件量位居前列。不少案件一审后上诉,原因就是对认定涉案车辆是否属于机动车存在分歧。

  从“老年代步车”出现,到当下风靡市场,已有10多年时间了。很难想象,在道路交通管理日益趋严的语境下,管理部门居然能够长期容忍这一奇葩车型存在,并招摇过市。这其中,“妾身未分明”或许是执法跟不上的一个理由,但根本上恐怕还在于各个部门都怕麻烦,缺乏主动作为的精神。“老年代步车”何去何从,是以规范求有序,还是将其逐出市场,理应有个说法,岂能长期模棱两可?

  具体而言,对于当下不羁的“老年代步车”,如果确定其有生存空间,则无论是从技术参数、速度、安全性能等标准方面,还是在登记、证照、保险等方面,均应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与考量,即便一时难于措手,也要列出时间表,规划好行动步骤。必须明白,哪怕是不成熟的管理,也比放任自流更符合公共利益。

  何况,在这个问题上,管理部门大可以开放门户,扩大决策的参与性,让公众出谋划策,以寻求更好的管理举措。事实上,目前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有很好的经验,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参照,将“三非”产品牵引到正道上去。(胡印斌)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