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谁来管管“爱上假货”的小程序

2018-01-23 15:02:33

除了企业“自证”,将专业的打假机构设置为标配之外,有关职能部门恐怕不能作壁上观,该进驻的要进驻、该出手的要出手,经络纵横的网络世界不能仅仅交由互联网企业自治自理。

  “高仿手表”“精仿鞋”“高仿奢侈品”……在微信小程序内搜索相关关键词,会出现数百个售卖假货、仿品的微信电商小程序。微信方面日前对售假小程序进行了打击,永久下架875个售假小程序。但记者发现,仍有多个小程序内有高仿商品在售。

  小程序成了假货集中营,说来也正常:技术的风口,向来都是投机逐利拥挤之地。3D骗局、纳米骗局、基因骗局、人工智能骗局……哪里热,假货或骗术往往就在哪里秀。再说,很多大企业打假多年也仍难逃“黑名市场”的诘问,小程序尚处于原始勃兴期,假货蜂拥而至似乎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有数据说,在微信小程序内售卖仿品的小程序超过1000个,为了对抗小程序的命名审核,这些小程序在“高仿”“精仿”等敏感词中间加入了一些字符,如“高A仿”“精t仿”。不过,只要用户搜索“高仿”“精仿”等关键词,一样可以搜到这些小程序。对此,不妨算个成本收益账:百十块钱的开发成本,一单交易就能回本——但凡微信打假的步子稍显滞后些,假货恐怕马上会“魔高一丈”地呼啸而至。

  小程序之“小”,在于简便与轻巧。很多小程序基本是“用完即走”,无需下载和安装。正因如此,它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隐匿性。如果这个时候,微信的打假力度或能力稍有短板,快速发展的小程序很可能在“自我监管”中陷入事实上的失控境地,从而为网络售假提供新空间。

  事实上,此前朋友圈的制假售假就很难治理,如果再有了小程序的“加持”,其监管和治理难度可以想见。小程序发展如火如荼,但若是规则不彰、底线不清,互联网打假难免会按下葫芦浮起瓢。这个逻辑并非杞人之忧,不久前就有报告指出,眼下国内假货市场“呈现跨国境尤其是向微商及其他各类平台流窜销售的特点”。

  假货猖獗是不争的事实,在暴利煌煌的网络灰黑产业链上,制假售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于此背景之下,警惕小程序等技术创新成为假货的新战场,是职能监管的题中之意。

  一方面,第三方平台应承担起信息识别、筛选及修正功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平台作为监管的第一责任人,责无旁贷。

  另一方面,除了企业“自证”,将专业的打假机构设置为标配之外,有关职能部门恐怕不能作壁上观,该进驻的要进驻、该出手的要出手,经络纵横的网络世界不能仅仅交由互联网企业自治自理。

  总之,假货与小程序的“畸恋”,不能总是靠悄无声息的“自清门户”来解决。(邓海建)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