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欢迎媒体当“啄木鸟”承接了善治期许

2018-08-14 11:51:58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墙”下,博弈常见、矛盾多发、问题频现,是发展改革行至深水区的必然衍生物。集结舆论监督之力,将很多问题摆上台面,也有助于问题导向下的改革深入推进。

  据海南日报报道,8月11日上午,海南省长沈晓明主持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时表示,“政府和媒体是朋友、是伙伴。”他透露,海南省政府将成立舆论监督促进小组,为媒体监督营造良好氛围,让媒体真正成为政府的眼睛和耳朵,发挥出“啄木鸟”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

  强调政府和媒体的伙伴关系,还成立专门的舆论监督促进小组,个中释放的“欢迎舆论监督”信号熨贴人心。而近期发出该信号的,不只海南一地。就在7月23日,山东省委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要求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省委要求不积极、不到位,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闻不问,不担当不作为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坚决予以曝光。

  鲁、琼两地相继表态鼓励舆论监督,无疑是基于对舆论监督价值清醒认知做出的决定,展示了公共治理层面的开放姿态和自信心态。这份态度与民众之所期,也是在同个维度上相向而行。

  舆论监督经常以揭示问题的“负面报道”形式呈现,但其本身不是问题,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也绝非负面的。相反,那些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的舆论监督,会增进政务能见度,助推民生痛点、堵点、难点的解决,消解舆论黑箱下的负面想象偏好、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塔西佗陷阱,最终推动社会善治,增益公众信任。

  习近平总书记说,“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就深含此意。对党政部门来说,显然不应视舆论监督为“找麻烦”,而应对表善治要求,对其虚怀接纳——摆平舆论监督有时也意味着遮蔽问题,问题遮蔽成习而不解决,最终越积越深,那才是真正的“负面新闻”。由此看,山东、海南两地的做法,展示了应对舆论监督的“正确姿势”。

  从舆情反馈看,两地欢迎舆论监督,也收获了正向评价。山东吹响鼓励舆论监督的号角后,当地媒体上出现的舆论监督“大动作”迭出,反映行政审批推诿扯皮、房地产验收失当等问题的监督类报道比重大幅增加,但这并没有损害政府形象,反而在推动很多问题快速解决的同时,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加了分,还为当地推行的“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提供了舆论推力。正因如此,很多媒体也对其不吝认可,其“知担当、善作为”的形象,也在敢于正面问题的态度中得到加持。

  海南省政府鼓励舆论监督,也被普遍认为是当地发展棋局中的重要“落子”。其实在鼓励舆论监督上,海南此前已有迹可循。不久前,媒体曝光海南“不合理低价游”,以及惊人的生态破坏情形后,当地也展开了雷霆问责。在海南正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宏阔背景下,面对舆论监督的开放态度,与其经济社会“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态势内在契合,也顺应了公众的期待。

  忠言逆耳利于行,本质上,欢迎舆论监督,就是听取诤言,用敞开心态呼应善治诉求。既然旨在助推善治,鼓励舆论监督就不宜画地为牢,重要的是监督对准的问题存不存在、严不严重,而非舆论监督声音的出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舆论场早已呈现出“跨地域”的特征。在此情况下,“头上的虱子只能自己抓”已经不合适,发现问题、弥补漏洞、更正错误,不必只盯着本地媒体,还可从舆情中窥探民声。而对舆论监督的“端口”设限更是不合时宜,不妨鼓励更多媒体形成监督层面的“无影灯效应”,避免有限监督渠道因近视效应而来的“视觉盲区”。

  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墙”下,博弈常见、矛盾多发、问题频现,是发展改革行至深水区的必然衍生物。集结舆论监督之力,将很多问题摆上台面,也有助于问题导向下的改革深入推进。

  “不要惧怕阴影,这不过意味着周围有光。”诚如此言,鼓励舆论监督本身并不会制造阴影,只是将阴影暴露在阳光之下,这也有助于尽早驱除那层暗影,让很多见不得人的问题“见光死”。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并更茁壮地成长,也正是欢迎媒体当“啄木鸟”的意义所在。(佘宗明)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