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歧视患病学生,为何连老师也失去共情能力

2018-11-23 15:53:21

可怕的不只是病,更是歧视的眼神。不论如何,这个社会需要有足够的共情能力,善待小周这样的弱势群体。与受教育权利一样重要的是,他们同样享有不被歧视的权利。

  11月20日,福建泉州惠安县的一位家长在朋友圈发文,直指在惠安县净峰镇莲城小学读六年级的儿子小周因患淋巴肿瘤遭遇歧视——不仅座位被隔离在教室最后面,语文老师更是百般刁难,先是不让儿子进班级念书,更是连续三次不让儿子参加考试。

  在最初的报道中,对于为何不让小周参加考试,校方解释称,因为小周是转校,当时没有准备孩子的卷子。但这个说法缺少说服力,其一漏发试卷是连续三次,其二小周的三次数学考试一直正常。考虑到语文老师是副校长,且在小周报名时,与其家长发生过一次冲突,此举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刻意刁难,歧视作为淋巴肿瘤患者小周。

  退一步来讲,即便校方所言属实,老师的处理也存在失当。小周9月份就转校过来,从转校到考试中间有足够的时间,完全能够增印试卷。哪怕无法增印,如校方事后所言,“可以复印一下其他孩子没有写过的卷子给这个学生”,而非无动于衷,还故意安排他坐最后一排。

  转学前的小周,已经经历了一年的痛苦手术和化疗,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本着照顾弱者考虑,更应该在细节的处理上尽善尽美,避免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此外,九年义务教育本身是学生的法定权利,当事老师在报名时与小周家长发生争执,质问“你一个生病的人还来学校读书干嘛”,已经是一错,在后续教学环节区别对待,更是错上加错。

  医学上淋巴肿瘤没有传染风险,这点简单常识,并没有太复杂的认知门槛,稍微在网络上检索就能知晓。但在小周刚入学的阶段,一些家长打听到他曾经患病后,纷纷不敢让孩子去上课。家长对孩子健康风险担忧可以理解,哪怕这种担忧矫枉过正,但引导的责任很大程度在于学校,如果一开始校方就能释疑解惑,便不至于上演后续的歧视风波。

  小学阶段往往是孩子价值观重要的型塑期,同情心、同理心,平等待人等等,这些人格养成的要素,重要性不比书本知识低。如果肩负教书育人天职的老师,率先垂范的方式,是戴着有色眼镜看来看待本不具备传染病的康复患者,那它营造出来的教育氛围,只会助长歧视心态的盛行,让其他学生从小在心中植入偏见。

  经历过疾病和化疗的孩子,身体已经受到了深度摧残,而来自外界的偏见,最终往往还会导向冷暴力,致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一方面,让欺凌正当化,甚至衍生为针对弱者的暴力;另一方面,那些被歧视的弱者因为遭遇不公正的待遇,仇恨的火焰会越来越重,加剧社会戾气。

  可怕的不只是病,更是歧视的眼神。不论如何,这个社会需要有足够的共情能力,善待小周这样的弱势群体。与受教育权利一样重要的是,他们同样享有不被歧视的权利。(熊志)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