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扶贫APP现奇葩需求,要看见审核不严背后的问题

2019-12-19 17:49:58

越是到关键阶段,越要警惕各种“幺蛾子”的出现。奇葩需求只是表面现象,其折射的贫困户预期以及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心态,才是更应该被看见的深层次问题。

  据北京头条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在一款名为“社会扶贫”的APP上出现很多奇葩需求,有贫困户腿骨折需要跑步机训练,有贫困户外出打工需要20寸拉杆箱,还有人点名需要某品牌羽绒服。12月19日,该APP平台客服回应称平台审核权限在各地方,对此前网友提到的一些奇葩需求已进行下架。对此,湖南、湖北扶贫办工作人员表示,一些不合适需求有村级审核员把关不严的问题,已要求当地进行整改处理。

  要房子、要跑步机、要指定品牌的羽绒服……这样的奇葩需求,确实让人啼笑皆非。不排除这些奇葩需求中有些可能只是戏谑地“开玩笑”,但其在客观上呈现的负面效果却是非常明显的。一者,它再次放大了少数贫困户“等靠要”的心态;二者,也未尝不是对扶贫工作严肃性的消解——难道扶贫真的就是给贫困户发钱、送礼物?

  而明知道这些需求很奇葩,却还是要“如实”将其审核通过最终发到APP上,除了反映出基层审核人员把关不严,背后也对应着某种更大的问题。

  一方面,如果这些奇葩需求基本上是真实的,那贫困户脱离实际的扶贫需求是如何形成的?此前的扶贫政策宣讲以及具体扶贫方式,是否给了贫困户不切实际的期待?要知道,去年就出现过个别地方把“扶贫送老婆”当作政绩加以正面宣传的案例。

  另一方面,将不切实际的要求上传,也不排除是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某种情绪的间接表达。据悉,这些扶贫需求大多是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发布的一些与自身生产生活相关的求助,是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帮扶。近些年,时有爆出一些基层扶贫工作者被强制摊派任务的现象,这种做法扭曲了扶贫政策,难免让扶贫干部力有不逮,最终也加剧了奇葩需求出现的可能性。当需求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自然就可能进一步蔓延到社会。在这个意义上,面对种种奇葩需求,相关部门更应该借此关照下基层扶贫人员的实际感受。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去年4月有媒体报道了基层在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APP过程中下任务,扶贫APP注册率成基层考核硬指标的现象。一些电商平台甚至出现了专门有偿代注册“爱心人士”的生意。最终该报道“惊动”了国务院扶贫办,相关负责人明确回应:严禁在推广社会扶贫APP过程中下指标搞摊派,坚决把好事办好。结合这一现实,既然APP注册率曾成为考核指标,那么其需求反馈、APP活跃度考核是不是也存在下指标的现象?对此,相关部门有必要进行彻底清查,而不能止于基层部门的回应。

  扶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各方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社会扶贫APP上的这一幕或在提醒,越是到关键阶段,越要警惕各种“幺蛾子”的出现。奇葩需求被呈现只是表面现象,其折射的贫困户预期以及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心态,才是更应该被看见的深层次问题。当然,到底何谓“奇葩需求”,本身也宜有科学、谨慎的界定。(朱昌俊)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