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适当延迟录用接收”,给毕业生更多就业时间

2020-03-26 13:21:42

有的学校为提高初次就业率,会把学生毕业这一年作为“就业年”,让学生去找工作或参加就业实习,结果导致大学教育“缩水”。就业率或有所提高,但质量并不高。

  今年高校毕业生874万,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比较大,又遭遇疫情突发,毕业生实习求职受到影响。3月2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社部副部长游钧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发布了5项政策措施。其中提到适当延迟录用接收。对延迟离校的毕业生,相应延长报到接收、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两年的户档保管便利,期间以应届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以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的手续。

  和“扩大企业吸纳规模”“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扩大招生入伍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等措施相比,“适当延迟录用接收”不是直接增加用人需求,而是给受疫情影响的毕业生更多时间考虑就业问题。这也要求高校转变之前更关注毕业前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做法,改为关注毕业生的中长期就业,跟踪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评价我国高校就业工作,有一个重要指标是毕业时的初次就业率。不过,过度强调初次就业率其实并不科学,近年来取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首先,有的学校为提高初次就业率,会把学生毕业这一年作为“就业年”,让学生去找工作或参加就业实习,结果导致大学教育“缩水”。就业率或有所提高,但就业质量并不高。其次,调查显示毕业半年后、一年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与毕业时的初次就业率有很大变化,普遍会提高20个百分点,而且大约有三成学生在毕业后半年之内选择跳槽。因此,毕业时的就业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

  要让高校重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就有必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不再由高校自行统计、上报就业率数据,而由专业的第三方跟踪统计毕业生毕业后一年、三年到五年的就业情况,作为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重要数据,这样可以引导高校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延续到学生毕业之后。

  另一方面,由教育部门主导开展大规模的雇主调查,调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对职务胜任能力评价情况。以此评价一校的教育质量,并作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今年年初,教育部在发布“强基计划”时,提到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这传递了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的重要信息,也将是我国推进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重要探索。

  也有人担心,高校是否有充足的精力关注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或许,高校校友会可以发挥作用,即由强大的校友组织关注刚毕业的校友的求职与职业发展,避免学生一毕业就和母校失去联系,甚至“人间蒸发”。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增强毕业校友的归属感,又可以使学校办学获得校友的捐赠、支持。

  因此,我国高校应该改变之前更重视初次毕业率的就业工作思路和办法,关注毕业校友的职业和事业发展,与之建立长期、紧密的纽带。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也应该成为一个契机,促进高校以新的思路开启就业工作的新局面,并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熊丙奇)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