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活垃圾管理,从“准备好”到“落实好”有多远

2020-04-28 17:08:18

惟有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才能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将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将从5月1日至7月31日,开展为期3个月的生活垃圾强化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查处生活垃圾混堆混放、收运企业混装混运等行为。为配合《条例》实施,北京市还印发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以及四个实施办法。

  《垃圾分类 北京准备好了》这是一篇媒体报道的标题。从前端分类到中端投放,从后端清运到终端处理,北京均准备好了。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北京市拥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44座,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32711吨/日。其中焚烧设施11座,能力达到16650吨/日;生化设施23座,能力达到8130吨/日;填埋设施10座,能力达到7931吨/日。

  不过,北京准备好了是一个层面,还要问,北京市民准备好了吗?北京居民准备好了吗?来北京游玩的人准备好了吗?此外,清运工准备好了吗?居民将垃圾分了类,也分类投进不同的垃圾箱,但若清运过程中出现混装现象,垃圾分类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准备好与落实好不是一码事,垃圾分类能不能实现目标,还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有力,另一个是有效。

  有力,体现在有罚则——对未按规定分类的单位进行1000—10万元金额不等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予违规且不听劝阻的个人书面警告,再次违规处50—200元罚款。

  还体现在监督有力。针对生活垃圾违规投放、收集等行为,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生活垃圾强化执法专项行动。这意味着有关部门对不规定投放、收集等行为不会坐视不管。在此过程中,北京市作为一个有超过两千万常住人口的超级大城市,怎么监督到位,这是一个问题。

  有效,体现在通过监督让居民、清运工养成良好习惯。一项调查显示,八成以上被访者表示知晓《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近半数被访者认为大多数人有分类意识,能按指示投放。那么,除了提醒和必要的处罚,也需要在宣传上、在普及常识上做好文章,让每个人都有成熟的分类意识。

  有效,还体现在盯住终端处理。一说到垃圾分类,人们往往想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往往忽略分类运输,更很少将分类处置放在心上。殊不知,四个环节缺一不可。正如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所称,在执法专项行动中,将重点检查社会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情况,严查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四个环节的违法行为。

  有人说,北京推进生活垃圾管理,一大特色是刚柔并济。其实,刚也好,柔也罢,重点是有用。据报道,北京市十分强调机关单位的带头作用,尤其是在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和收集方面。该刚的刚起来,该柔的柔起来,再加上机关单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相信在社会上掀起垃圾分类新风不是难题。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上海有上海的特点,北京有北京的特点,惟有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才能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将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王石川)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