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面对家暴,请别再问“他为什么打你”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面对家暴,请别再问“他为什么打你”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12-04 11:3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孟然

  在崇尚法治和文明的现代社会,“家暴”仿佛是奴隶和封建时代的闯入者,以原始粗暴的面貌,站在了基于平等、尊重的家庭关系的反面。

  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这天,美妆博主宇芽在微博上指控前男友沱沱的家暴行为,并联合有相同遭遇的沱沱前妻拍摄了短片。视频中,宇芽被强行拖出电梯,竭力徒劳的挣扎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绝望。

  如今,沱沱(原名陈某)因故意伤害和微信威胁他人的违法行为被行政拘留20日,宇芽也申请到了“人身保护令”,事情暂告段落。但让人不安的是,家暴仍在。尤其是那些缺乏发声渠道的受害者,依然默默承受着伤害和恐惧。

  根据联合国官方数据,全球每3名女性中,就有1名女性曾遭遇过性别暴力。11月25日到12月10日,是联合国一年一度的“消除性别暴力16日行动”,今年的主题是“平等的一代”。16天,不足以完全消除现实生活中的家暴行为,但却像一个定时闹钟,在全世界范围内唤起对家暴的重视,并通过充分的讨论达成共识,逐步建起常态化的救济机制。

  面对家暴,请收起“受害者有罪论”

  很多时候,受害者对家暴的抗争,像是个悲壮的独行者。

  去年,演员蒋劲夫被曝出家暴前女友中浦悠花,事后的一封道歉信,让不少粉丝迅速原谅了他,甚至有网友称被他的道歉信“圈粉”。随后,事件也引向对中浦悠花私德的揣度和批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成了不少人的盖棺定论。结果,时隔一年,蒋劲夫再次陷入家暴丑闻。

  现实里,这种“受害者有罪论”在家暴事件中颇有市场,那种认为“一定是女方做错了事才会引来毒打”的思维,甚至是“荡妇想象”,既出现在很多网友评论当中,有时也出现于个别亲友、妇联、居委会、村委会等“调解者”的意识里。

  将“家暴”转化成某种对犯错者的“处罚”,这种“换算”在无形中消解着家暴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更将家暴从公共事件降维成家庭私事。

  在施暴者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极端情绪和失控举动。为这种非理性行为寻找某种合理性解释,既违和也无益。

  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消灭“私刑”,即便身陷囹圄的犯罪分子,身体权利和人格尊严也受到严格保护。何况,很多家暴受害者根本无错,更谈不上有罪。在宇芽的悲剧中,甚至向男友的一句提问,都可能招来动手。

  没有什么理由能够洗白家暴,社会公众对家暴的任何暧昧和犹疑,不仅是对家暴行为的纵容,更可能成为一种“背书”和“声援”,让施暴者错误地认为:“只要让我不爽,我就可以用暴力来发泄;只要关系出了问题,就可以用暴力来解决。”

  很多围观者经常想当然地认为:无人有意作恶,施暴者也会因为伤害对方而陷入痛苦。但事实是,自古至今“暴力崇拜”从未完全消失,对于个别人来说,对方的哭喊、泪水以及伤口是兴奋之源,甚至能让自己产生某种愉悦和满足。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家暴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根本就是“为了动手而动手”。不给施暴者找托词,不苛责受害者,应成为全社会、尤其是行政和执法者的基本共识。

  遇到家暴,自救和援助缺一不可

  而除了“他为什么打你”之外,我们常常追问受害者的第二句话便是,“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两个问题,都把原本应给予施暴者的压力转嫁到了受害者身上。

  家暴不同于公共场合的暴力,与校园霸凌也有所不同。在掺杂着感情、家庭、子女、财产的环境中,家暴很容易掩盖其狰狞,呈现出复杂的面相。

  那些选择隐忍的受害者们,有的因为感情,对对方还有期待;有的因为孩子,想用退让维持看似圆满的家庭;有的因为依赖,离开了丈夫便难以生存;有的则纯粹是因为对方的无赖。据宇芽的描述,沱沱曾经威胁她,如果报警,自己就自杀,并且写一封遗书,说是宇芽害死的。

  即便有心与家暴决裂,也常常因为取证难而陷入困境。家暴常常处于私密的二人空间当中,缺乏见证人。此番,若不是电梯监控记录下了宇芽被家暴的画面,她恐怕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公开这一切。

  此外,在多数家暴案例中,控制欲和暴力倾向犹如两种孪生情绪,相伴相生、互相强化。施暴者常会控制对方的活动范围和通讯方式,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只会得到变本加厉的报复。不久前控诉被家暴的Julieta,就提到蒋劲夫经常查看她是否留下录音证据。她偷偷拍下被掰碎的电脑和银行卡,把照片发给朋友保存自己再删掉,才不让蒋劲夫发现自己留了证据。

  这提示受害者,面对家暴,自救和援助缺一不可——斗勇不可取,但“斗智”不可少。要有证据留存意识,在遭遇家暴后第一时间想方设法保留证据并报警,而不是一味沉浸于痛苦之中。

  相应地,无论是居委会、妇联等社会组织还是公安局、法院等法律机关,在接到求助时,也要将“保护受害者”作为首要任务,而不是执着于分辨是非对错或是调解矛盾。在很多家暴案例中,无关对错,只有拳头。受害者需要的是态度坚决的保护,而不是理中客式的“和稀泥”。

  一旦公共救济遇阻,或受害者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她们也理应有投诉渠道去找到最后的帮手。无论是市长热线或是各个单位的投诉电话,不妨建立起针对家暴投诉的常态化处理机制;要意识到每个投诉背后,都有一个人的人身和人格正在受到侵害。这不是什么难断的“家务事”,而是赤裸裸的恶行。

  这种恶行,与法治格格不入,更是文明社会的污点。(孟然)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