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家统一核算明晰国富地富“两笔账”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国家统一核算明晰国富地富“两笔账”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0-01-07 09:1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敬伟

  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1月5日,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总结2019年统计工作,研究当前统计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2020年重点任务。根据会议有关内容显示,此次会议再次强调2020年要“全面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

  统一核算GDP,本是应有之义。标准统一,各地GDP才不会出偏差,才不致被挤水,GDP衡量地方财富的意义才能彰显出来。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迫切。因此,“国富”和“地富”的大蛋糕,要化成要民众现实可感的幸福才是当务之急。毕竟,人人心中都有一本账,都有自己的民生经济学。14亿人作为分母,去除近百万亿的GDP,平均数算下来,国人基本跨入人均万美元的门槛。有观察认为,中国将在2025年左右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49年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此外,去年上半年有16个城市进入“GDP万亿俱乐部”。即使面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增长依然维持在“中高速”增长区间,在万亿美元经济体中是最快的,对全球经济贡献率维持在35%。

  但是,GDP核算也存在很多问题,除了政绩考核下的GDP造假,也会影响“地富”叠加下的“国富”虚浮。譬如,多年以来一直存在地方GDP相加大于全国GDP的现象。据媒体报道,2013年初根据各地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各省(区、市)核算出的GDP相加总量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初步核算的GDP高出了5.76万亿元。

  按照分级核算,总会造成“地富”总是强于“国富”的情况。如此,分级核算不仅不合理不科学,也会造成统计数据的不准确,更会增加地方负担。GDP虚高,地方自然要承担更多的义务,也会带来政绩考核的层层加码,结果往往是地方GDP数据虚高但是地方财政收入和GDP不匹配,人均收入增长也跑不赢GDP增长的结构性尴尬。因而,分级核算下的地方GDP虚高,也许会给地方带来政绩虚荣和虚名,但对地方财政和民生福祉却是苦不堪言。

  全国统一核算替代地方分级核算,已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国家统计局也早已释放出统一核算GDP的信号,通过舆论场发酵,已经使各地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下,有些地方开始通过主动“挤水”或“减肥”GDP来配合国家统一核算。

  国家统一核算GDP,可谓水到渠成。统一的标准和口径,地方GDP相加和全国GDP应该基本一致。确切讲,按照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的说法:“按照核算制度要求,驻外使领馆、部分不宜划分地区的保密单位和总部经济、军队武警等活动仅核算在全国,未核算到地区,因此地区生产总值的汇总数会略小于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统一核算GDP,会让“地富”更真实,也让“国富”更客观。算好这“两笔账”,中国百万亿GDP大蛋糕更实在,14亿国人才能真切体味到“国富”带来的幸福感。(张敬伟)

[ 责编:李海晗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