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地评线】天府网评:把最美的新春祝福刻印在群众心里
首页> 时评频道> 地评线 > 正文

【地评线】天府网评:把最美的新春祝福刻印在群众心里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评论2020-01-23 11: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林 伟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农历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新春佳节,是阖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刻。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及的话题。正如他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所说的,“同往常一样,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特别是每年春节到来之际,他都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许许多多深情的细节、感人的场面,不仅留存在记者的镜头里、屏幕上,更收藏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今年春节,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云南,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和慰问。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与干部群众欢聚在一起,尽情地分享丰收的喜悦、释放迎春的快乐,并让这种喜悦和快乐相互传递、传染,飞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让我们一以贯之地领略着人民领袖时刻关心基层干部群众疾苦、时刻惦记百姓冷暖的爱民情怀和公仆风范,感怀至深。

  亲民者民亦亲,爱民者民亦爱,为民者民亦赞。犹记得2018年的春节,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一位老人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您是我们的好领袖,中国人民的福星。”习近平总书记答道:“谢谢,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位老人质朴的话语,不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更说出了亿万华夏儿女的肺腑之言,引发阵阵回声;习近平总书记平实的回答,既彰显出人民群众在他心中的分量,也是对“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最好诠释,温暖人心、感奋人心。

  民者,国之根也。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足迹启迪我们,逢年过节,还有多少群众需要得到关怀,还有多少民声民意需要关注,还有多少难以预料的问题需要防范……作为党的一级组织、党的领导干部,脑子里要有数,心中要有谱,越是在群众“团团圆圆”、企盼“平平安安”的关键时刻,越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放在对群众的至亲至爱上,加倍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以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帮助解其忧、排其难,精益求精地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群众过一个安定祥和幸福的节日。

  “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是“从贫困地区出来的”,他比谁都清楚: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因而,在历年的新春祝福中,他强调最多的就是“奋斗”;在他的新春足迹中,传递最多的也是“奋斗精神”。 2020年是大考之年,是对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考,是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考,是对“十三五”规划实现圆满收官的大考,“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习近平总书记送给干部群众最美好的新春祝福。

  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足迹为镜子、为路标,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紧盯群众期盼和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办群众之需,解群众之难,把群众的快乐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快乐幸福,拧紧干部与群众的“亲情链”,架通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新春祝福,溶入干部群众的“年味”里,刻印在干部群众的新春梦想中,让创造美好生活的道路,越走越舒畅,越走越幸福。(林 伟)

[ 责编:李海晗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