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寻彧
最近,视频《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火了,在B站有超500万的播放量。视频中2位重点大学毕业生自嘲“当个废物也没关系”,很多人从她们故事里,找到了与自己和解的理由。
视频主人公弯弯和超超本科就读于同一所211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两人是室友,但之后她们却“高开低走”——弯弯毕业5年换了12份工作、存款不足5千元;超超跨专业考研、中传硕士毕业却不断失业、从头学画画、去火锅店干保洁。
这让人想起此前曾引发热议的“985废物”“海归废物”。这几年,就业压力不小,不少名校毕业生也找不到“好工作”,当工作、薪资、存款都和名校毕业生的身份形成鲜明反差,面对现实窘境的他们自嘲“废物”。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有想法有热情,可为什么一旦偏离“预设剧情”,就成了“废物”?
到底什么才算“成功”
长久以来,谈到名校毕业、海外镀金,人们自然就联想到工作稳定或年薪百万,如果一个学历背景优秀的年轻人却做着普通的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那一定是他不够“努力”。
“越努力越幸运”,这种拼搏的观念自幼伴随着我们,并驱使着我们投入到学业、工作的竞争中去。读书是为了上名校,上名校是为了找好工作,找工作是为了赚大钱……在优绩主义盛行的当下,成功被赋予了世俗广泛认可的定义,并成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按照这套标准,“工作5年存款5千”,难免会被视为失败者。
但换个角度看,弯弯在新媒体行业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过程中也收获了不少成就感,可见她具有优秀的短视频拍摄和策划的能力;超超不仅跨专业考取了中传硕士,创作的剧本还受到老师的推荐,说明她的创作能力也受到认可。而且,她们毕业后都凭借工作养活自己,即便是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依靠父母,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在火锅店赚钱,这种独立生活的本事难道不算是一种成功吗?
可见,到底什么是成功,没有固定模板。挣脱世俗观念的裹挟后,会发现,不管存款5千还是月薪5万,不管是成为职场精英还是在火锅店打工,从不同的维度衡量,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既然如此,又何必纠结自己的人生算不算成功呢?
抹去滤镜 回归真实
看透了世俗定义的成功真相,我们仍难挡互联网的诱惑。一打开手机,各种五光十色的人生便跳入眼帘——“28岁的我拥有了人生第一套别墅”“花10万买的香奈儿”“晒晒年终奖,30万”,看着屏幕里奢华的装修,精致到没有毛孔的妆容,长串的存款数字,说不羡慕是假的。在互联网空间,地域、阶层、贫富差距等都被极限压缩,人们接触到了现实中远没有见识过的人和物,同时,互联网也把小概率事件拉成了“人均水平”,正如网友所说,“我月薪4千,但这是互联网,所以我年薪百万”。
在互联网浓重的滤镜下,一切平凡都能被粉饰得精致华丽,长此以往就构建了一种虚幻的“现实”——在这里,人们一边羡慕他人的生活,一边粉饰自己的平凡,虽然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但产生的焦虑却真实存在。实际上,在网线的另一端,失去了滤镜的加持,大多数还是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人。
这个视频能走红,是因为两个女孩敢于分享真实的人生,而这恰好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现状:出身在普通家庭,过着平凡的生活,有时想自由地“做自己”,有时也迫于现实压力考研考公,经过一番折腾,最后依旧是个普通人。这让我们在“人均住别墅开豪车”的虚拟网络中,看到了平凡却真实的生活,给人一种脚踏实地的安全感。这种真实很可贵,它撕去了互联网制造的滤镜,让我们对现实世界有了更准确的认识,也让陷入焦虑和自我否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坦然面对平凡 随时重新启程
虽然两个女孩自嘲“废物”,但仔细想想,她们面临的“存款5千”“没有合适工作”的问题,其实是每个人初入社会时都可能面对的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长,凭借她们独立生活的本事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总会得到答案。想通了这点,就不必用眼前一时的困境来否定整个人生。
就像弯弯说的,“只要有健康的身心就可以找工作,可以从头再来。”这反映了两个女孩敢于随时重新启程的勇气,可见,她们口中的“废物”不是真正的一无是处,而是正视平庸,接纳平凡的态度。
一段受挫的人生经历,带给两个女孩开阔和自由,让她们和人生握手言和。“当个废物也没关系”,它的潜台词其实是“平凡的人生也没那么糟糕”。即使当前身处困境,我们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要在不断试错中寻找自己的方向。就算没有实现梦想,在这个探寻的过程中,我们丰富了生命的体验,拓宽了人生的边界,这样的人生即使平凡也绝不无趣。(寻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