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释放服务贸易更大潜能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释放服务贸易更大潜能

来源:经济日报2023-09-18 09:36

  作者:蓝庆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

  根据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我国1月份至7月份,服务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8.1%,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4%,相较之下,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增幅明显。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5838.7亿元,同比增长11.7%,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3.2%,较上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高科技化、高附加值化、高质量化增长态势明显,成为引领我国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贸易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体现。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服务业合作日益深化,服务贸易成为推动一国经贸活力、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近年来经济转型不断深入,服务业增加值已超过制造业,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形态,这与发达国家产业进步过程相吻合。与此相应,服务贸易蓬勃兴起,增速扩大,比重上升,“中国服务”逐渐走向世界。持续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业深度开放,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发展,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强化中国服务品牌,让“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相辅相成。同时,与世界各国共享我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开放成果,释放更多的发展机会。

  要全力办好服贸会,通过服贸会展示世界与中国现代技术发展和服务业开放的重要成果,为服务贸易和产业投资提供广泛精准的供需对接机会。在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平台不断融入服务贸易主题,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积极参与RCEP、APEC等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提高在服务贸易规则制定中的中国话语权,扩大服务贸易合作和服务业开放,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拓展国际空间。加大在“一带一路”、金砖合作机制与上合合作机制框架下构建服务贸易平台力度,促进对发展中新兴市场的服务贸易合作。

  还应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服务贸易产业生态,形成产业分工链条,充分开展服务贸易业务对接,增强需求侧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供给侧的优质服务水平。深化服务贸易企业的国际合作,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开展国内重组和国际并购,引入国内外优质要素资源,扩大业务领域,实现规模经济,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贸易企业。大力推进服务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水平,增加创新投入,加快技术研发和业务流程创新步伐,提高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动知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服务贸易发展,在财税金融政策方面,重点支持数字技术研发、新能源技术研发、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企业,提升其在国际服务价值链中的地位。

  同时,对接国际高标准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开放规则,全面清理修订国内现有服务贸易领域相关法规政策,推动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扩大服务业外资准入领域,出台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扩大现代数字技术在服务贸易管理中的应用,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体制机制创新功能,扩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强化新基础设施建设,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软硬件良好的营商环境。

  不断强化服务贸易进口功能也很有必要。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不断扩大的服务消费能力,向全球提供更多服务贸易需求,增加服务贸易进口,尤其是优质服务进口。在教育培训、知识产权、数字技术、金融保险、物流保障、医疗养老等领域扩大进口规模,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质量服务消费需求的同时,提升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和技术水平,逐渐培育自身服务竞争力。(蓝庆新)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