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政务新媒体合格率不足八成,该挤挤水分了

2019-08-05 17:12:33

政务新媒体怎么开,说到底还是要以民众需求为导向。一些单位的政务新媒体四处开花,表面看异常繁荣,但实质上既浪费了运营成本,也构成对用户的信息干扰。

  提高响应速度,及时公布真相;群众诉求限时办结、及时反馈;更多民生事项“掌上办”……这是“指尖上的网上政府”应有的样子,但现实情况是,办事群众网上一搜,往往跳出八九个相同的政务账号,让人无从分辨。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对36个省级部门、11个市州政府的128个政务新媒体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结果显示,有3类问题异常突出。

  根据通报,这3类问题分别为:政务新媒体开设种类繁多,同一平台重复开设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如省级部门中开设3个以上政务新媒体账号的10家,甚至还有一些单位在同一家平台也开设了多个账号;政务新媒体内容更新不及时。抽查发现,省级部门,市、县级政府及市直部门中均存在政务新媒体内容长期不更新的情况,个别政务新媒体账号甚至成为“僵尸”“睡眠”账号;互动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抽查中绝大部分政务新媒体互动功能不完善,日常运行管理中互动较少。其中,多家单位账号未设置互动功能。

  在过去几年由上至下的政府网站抽查行动中,上述情况就比较常见,同样的现象发生在政务新媒体上,似乎也不太让人意外。不过,要么重复开设,要么开了却不更新,要么更新了却变成“自说自话”,无法起到互动、沟通的作用,这样一种状态,显然失去了政务新媒体应有的“新意”,也变成了一种新的形式主义。

  政务新媒体出现了“老问题”,说到底还是在于相关问题的“病灶”没解决。比如,重建设,而轻维护。发展政务新媒体,当下俨然成了各级政府和单位的“硬性要求”,但相当一部分可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或者追一下“时髦”就“一哄而上”,毕竟注册账号并不是难事。至于后面的维护问题,在一开始就没有纳入正常的管理和投入安排之中,变成了“注册了再说”,这样一来,烂尾的可能性自然低不了。

  其次,政务新媒体的考核也不乏有重数量而轻质量的倾向,所以一些单位往往重复注册多个账号,甚至以此来争取更多的资源乃至编制,而对于后期的运营状况缺乏常态化的跟踪考核。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一些地方对于政务新媒体仍然是“叶公好龙”,既缺乏运营好政务新媒体所需要的管理、投入以及专业度,也未能真正意识到政务新媒体的作用和价值。

  政务新媒体怎么开,多少合适,说到底还是要以民众的需求为导向。一些单位的政务新媒体四处开花,表面看异常繁荣,但实质上既浪费了运营成本,也构成对用户的信息干扰。应该看到,政务新媒体是政府服务的一种延伸,方便性和权威性都应该兼具。比如,民众想咨询某个方面的政策,只要找到某个单位的政务新媒体就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回复,这样的政务新媒体才算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价值,相反,数量再多,若没有服务能力,一切皆枉然。

  另外,发展政务新媒体也必然有一个“试错”的过程。一些单位在不同平台都开设了账号,从全面对接受众的角度,其初衷也未尝不能理解。但是,对于其效果应该有追踪式评估和总结,一些用户数量少,缺乏关注度的账号,该关停的就应该及时关停,这样既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也避免给民众带来不必要的信息干扰。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一个单位原则上在同一平台只开设一个政务新媒体账号,对功能相近、用户关注度和利用率低的政务新媒体要清理整合,确属无力维护的要坚决关停。以此而言,重复开设、更新不及时、互动功能不足的政务新媒体生态,也是该挤挤水分了。(朱昌俊)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