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地评线】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地评线】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2018-11-08 14:48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何树全

  2018年11月5日到10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来自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和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对接洽谈。这场盛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

  第一,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融入世界。

  从1957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到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2018年的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包容的理念融入世界经济。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40年,经历了认识世界、倒逼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和共建美好世界的过程。上世纪八十年代,沿海城市的开放、经济特区的建设,是融入世界的开始;复关入世的努力、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体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建美好世界的作为。

  当今世界充满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全球化进程走到了十字路口,世界经济走向何方?中国走向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立、前进还是后退?在此关口下,中国坚定地选择了开放、选择了合作、选择了前进,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等等一系列动作均表明,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正如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场合所说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第二,中国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中国将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

  中国主动降低关税。自2018年11月1日起,中国对人民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众多工业品,降低1585个税目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从9.8%降至7.5%,平均税率由10.5%降至7.8%,平均降幅约26%。以降税为契机,海关整合部分同类或相似商品的税率,适当减少税率等级,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调整后的进口关税税级从57个精简为45个,减少约21%。中国将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中国主动降低外资进入门槛。从中国(上海)自贸区的第一版外资管理负面清单到全国外资管理负面清单,外资进入中国的门槛大大降低,中国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中国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减少至34个领域共48项特别管理措施。其中,取消小麦、玉米之外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取消对中资银行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铁路旅客运输公司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等。

  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多边体制的建设与改革。中国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积极参与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落实《巴黎协定》,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设。中国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17个自贸协定,正在与日本、韩国、挪威、以色列等进行12个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与加拿大、瑞士等进行自由贸易可行性研究。2018年11月5日,上海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运行中心开发的“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优惠关税系统”在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帮助企业合法合规地节约关税成本,享受自贸协定的红利。

  第三,中国坚定国内改革的路线,加快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主旨演讲中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2014年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将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2016年提出的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战略的布局。2018年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从沿海带动中西部的“绿皮火车头带动模式”,已经转变为各区域协同发展的“高铁动车组发展模式”。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提出到举办,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彰显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全球贸易的诚意,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也有利于促进双边关系发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开放型合作平台,致力于扩大世界各国同中国的双边贸易;是国际公共产品,聚焦于促进经济全球化;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工程,期待各国一道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责编:郑芳芳]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