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高校录取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不少考生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满怀憧憬。与此同时,有机构瞅准商机,推出面向准大学生的暑期生涯发展夏令营。他们打出“用一周时间,模拟大学四年”的口号,宣称能全方位模拟大学生活,提前规划大学生涯。
这样的“大学体验”本质上仍是机构组织的游学项目,应该承认,如果类似项目精心筹备,有助于减少准大学生的信息差。然而要追问的是,“模拟上大学”的价值真有那么大吗?家长给即将上大学的孩子找个学业上的“超级保姆”,真的有利于其成长吗?
一个星期的体验项目,就算模拟得再逼真、再全面,也不过是将大学景象提前两个月呈现在孩子眼前罢了。高考后的这段时光,本应是考生放松身心、调整状态的阶段,家长们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往“模拟大学”,是不是过于焦虑了?况且,大学生涯规划固然重要,但不应是千篇一律、刻板生硬的模板。试图用统一的模板去规划每个学生的大学生活,显然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
大学不只有按部就班的学习任务,还充满各种计算以外的变量,大学的魅力恰恰在于后者。如果生硬地遵循某个既定规划,大学生活就会错过更美丽的风景,错过值得珍惜的人。
对许多准大学生来说,上大学意味着离开熟悉的家乡,远离父母的庇护,是年轻时的第一次“远行”。面对未知,感到彷徨、焦虑和紧张,是人之常情。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文字:南木 制图: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