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暑期国内研学游“乱花渐欲迷人眼”
光明网评论员:虽然暑期未至,不少父母却不得不提前操心起来了。如何为孩子安排一次性价比高的暑期研学,成为他们工作之外的主要研究课题。
研学挂钩孩子的综合素质评价,没有家长想在这件事上给孩子“扯后腿”,而至于选哪家,则需要付出大量的认知劳动。沙漠行还是国防教育行?热带雨林探险之旅还是考古文博之旅?大方向选定只是第一步,如何在眼花缭乱的研学日程中找到性价比最高、最靠谱的那一个,更考验父母的心力和眼力。
市面上的那些研学文案,可以说是很懂传播学和心理学的,大多都经过精心的包装,那些极具诱惑力的概念与兜售的价值观、步步为营的“框架”叙述和“高大上”的行程安排,总能恰到好处地戳中父母的焦虑,撩动他们的期待,让其难挡饥饿营销的攻势。有的研学游行程或目的地类似、价格却差异巨大,单从文案来看,确实也难以找到可以合理化这种价格差距的依据,多数情况下,部分家长会抱着“贵的就是好的”的自我安慰心理择高而定。
研学游,优质的内容开发和专业稳定的品质把控是关键。有的研学团没有金刚钻硬揽瓷器活,偷工减料,或者只负责招募,将之后的服务外包出去,或者临时招聘兼职人员,“赶鸭子上架”,导致操作粗疏,品质及风控完全无从谈起。一趟支付了高价的研学游,如果华而不实,是缩水版甚至货不对板,无“研”无“学”只有“游”,但孩子能平安去平安回倒也不伤筋动骨,有的研学游则不幸成夺命之旅。
当然,正如有的声音所指,从积极的角度看,研学市场如此热闹,提供了这么多的产品选择,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正因此,更需要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和规范。越是市场一片红火,越是要绷紧监管之弦。值得重申的是,研学旅行离不开市场力量的推动和支撑,但研学游也绝不仅仅是生意。否则,变味的研学游将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不仅增加了不少家庭的负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判断与信心。
研学游市场有显著的淡季旺季的周期性特征,眼下马上要迎来的暑期正是不折不扣的旺季,相关监督与治理准时“赴约”,或可事半功倍。对于纷纷入场以求分得一块蛋糕的旅行社、教育培训机构、运动俱乐部等研学游主体,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其相关资质等的监管,尤其是要有有别于其普通旅游产品的监管标准与评价体系。同时,利用大众的点评按图索骥进行“打地鼠”式个案处理,南门之木竖立的过程,也是规则建立、界限明晰的过程。
对于家长来说,除了擦亮眼睛不轻易“被入坑”,更关键的还在于,勇敢打破“剧场效应”“标配思维”对自己的束缚,不轻易被裹挟,守住自己的育儿初心和定力。就研学游而言,换一种思维和心境,或许能在铺天盖地的商家文案之外,发现另一番新天地、更多新选择。它们或在老家的田间地头、绿水青山间,或在家门口的非遗工坊、红色景点中……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