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代骂业务上线,拷问的是互联网道德底线

2019-05-06 15:24:18

今天是发泄式地辱骂他人,明天又会诞生怎样的恶之花?我们的想象力可能跟不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所以,互联网道德底线靠什么来维护,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继“夸夸群”之后,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再度让人们开了眼界。近日,有网络商家上线专业代骂、代吵架业务,并宣称“技术过硬从未失手”,引发关注。

  如果说“夸夸群”只是网友的自娱自乐,无伤大雅,那么代骂业务的性质可就是另一回事了。已有法律界人士指出,骂人在法律意义上属于侮辱,雇佣者属教唆共犯,责任与实际骂人者相当,此外提供被骂对象信息更涉嫌侵犯个人隐私。

  说白了,代骂一时爽,付出的代价却可能是惨痛的。值得一提的是,代骂、代吵架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被标记为“私人服务”,以5元到200元不等的价格挂在网购平台出售。这充分说明,这项业务不仅新鲜,而且很有市场。

  问题就在这里,明知辱骂他人属于错误行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地寻找代骂?有人说,当代年轻人生活压力大,需要寻找情感宣泄的出口。于是,代骂就成了他们的一种解压方式。这一结论经不起推敲。正如前文所言,代骂和泛娱乐化的互夸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用充满恶意的辱骂来减轻自身的压力,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代骂之所以能催生出一项产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其便捷、隐蔽的特点。假装置身事外,又能假借他人之手为自己出口恶气,这是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不敢想象的事。网站平台更为客户提供了多种选择,从某种意义上助推了该项业务的茁壮成长。事实再一次证明,科技的进步,完全是一柄双刃剑。

  已经有不少评论指出,如果平台不能对代骂商家起到监管作用,那么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把矛头统统指向网购平台,恐怕不能解决问题。只要互联网还存在,只要还有人希望通过代骂途径来泄愤,这项业务就不用为生计而发愁。这才是代骂业务兴起给我们留下的思考。

  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一种逼真的假象:躲在屏幕后的我们,并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隐匿在网名背后的网友,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暴露平日里不敢见光的恶。我们都知道,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但要抵御这一假象带来的诱惑,并不容易。

  今天是发泄式地辱骂他人,明天又会诞生什么样的恶之花?互联网道德底线靠什么来维护,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单靠普通人的道德自觉、网购平台的自我监管,显然不现实。总是呼吁政府部门把一切都管起来,恐怕不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怎样在互联网世界中建立起人人都能遵守的道德伦理标准?总不能在每一次事件不断发酵后,才想起应对和反思吧?

  互联网不是现实世界,但它也不可能脱离现实世界。我们不敢在现实生活中当面辱骂他人,却敢在网购平台上享受罪恶的快感,这样的情况,不该被放纵。积极引导、制定规范,无论如何都比事后处罚来得有效。(李勤余)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