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江发现被捕野生大鲵,忧大于喜

2020-04-29 15:32:58

在长江干流江安段发现了被捕获的野生大鲵,说明当地水域的禁捕并没有得到执行,或者说有漏洞,长江中其他鱼类和物种也很可能受到威胁。

  4月27日上午,四川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长江段日常巡护时,意外发现并救助了一条被捕获的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野生大鲵(俗称娃娃鱼),重达4.5千克,这是目前长江干流江安段发现的最大的野生大鲵。

  野生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是动物活化石。最大能够长到1.8米左右,生活在中国中部和南部高山地区的湍急河流中。由于大鲵的视力不佳,捕食鱼、蛙、昆虫时主要依赖嗅觉、触觉和对震动的感知(通过皮肤内特殊感觉器官),因此它们的生存能力受制于环境。因此,大鲵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标志,更是自然和生命演化的重要标本。

  但是,过度捕捞、栖息地丧失和较长的繁殖周期等多种原因,正导致野生大鲵濒临灭绝。中国的野生大鲵在短短的几十年内种群数量剧减80%,因而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为此,中国于2012年启动了中国大鲵保护项目。保护的方式是,禁止捕捞和食用野生大鲵,同时改善和保护可供大鲵生活的流域和自然河流生境。其中,长江就是重点保护的天然环境之一。

  现在,巡护队在江边的“地笼”里发现了野生大鲵,而且这只大鲵有部分外伤,显然,这只大鲵是有人有意用渔具违规捕获的。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巡护队发现,这只野生大鲵的下场。这也说明,长江保护计划任重道远。

  长江保护计划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计划就是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今年1月1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就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要求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率先实行全面禁捕;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现在,在长江干流江安段发现了被捕获的野生大鲵,说明当地水域的禁捕并没有得到执行,或者说有漏洞,长江中其他鱼类和物种也很可能受到威胁。在“长江无鱼”的严重局面下,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落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现在要做的,一是要查明谁在偷捕,以相应的法律法规惩处,二是要扎紧篱笆,落实责任制,把长江十年禁渔的计划落到实处,以避免更多的珍稀和濒危动物落入饕餮之徒和不法分子之手。保护长江,修复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系统。(张田勘)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