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朝清
1月4日下午,河南开封气温只有零下6度。市民张华在外卖平台上点了50份热粥,备注上都写着:“餐不用送,麻烦将这些粥就近送给路边除雪的环卫工人和那些正在送外卖的小哥。”餐馆老板深受感动,多送了十几碗粥。外卖平台得知此事后,不仅把订单的钱退还给了张先生,还额外奖励了他500块钱。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当许多人都想方设法待在暖气房、空调房的时候,环卫工与外卖小哥却不得不在户外劳作。城市里集聚着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一些缺乏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普通劳动者,只能通过起早贪黑的高强度劳动来获取相应的报酬。只有读懂他们的无奈与艰辛,我们才能明白一碗热粥的价值和意义。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熟人社会逐渐向陌生人社会过渡。高大的建筑、穿梭的车流和拥挤的人群,既见证了一个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也让人们承受着“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生存压力以及陌生人社会“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孤独与失落。
面对素不相识的环卫工和外卖小哥,热心市民没有无视地走过,而是主动给予关爱。面对这位市民的善意,商家心领神会,参与到“爱心接力”中来;外卖平台懂得“成人之美”,共同成就了“免费送热粥”的美谈——关心他人的疾苦、体谅他人的不容易、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对弱势群体温柔相待,这些做法,都见证了朴素人性的善良与现代社会难能可贵的共同体意识。
不同的人在市场中拥有不同的生存生态,如何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见证着一个城市的体面与尊严。那种居高临下的歧视与社会排斥,何尝不是对他人的二次伤害?只有懂得换位思考,拥有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同理心,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关系之外,才会有更多人情味。
一碗热粥,既能够切实地裨益弱势群体,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陌生人的雪中送炭,既健全了外来务工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也让他们对一个城市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融入过程,离不开成人之美,更离不开更多地温柔相待。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传统社会依靠成员们高度的一致性、共同的归属感来维系,是“机械团结”的社会。现代社会成员间的差异日益增加,却通过分工合作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了“有机团结”的社会。每个人的角色扮演,都能够对他人产生影响,对待陌生人的态度,直接关系到社会温度。(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