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时评频道> 正文

不是把“大”挂嘴上,就是大师

2018-01-22 18:25 来源:观点流 
2018-01-22 18:25:54来源:观点流作者:责任编辑:孙晓

不是把“大”挂嘴上,就是大师

  这两天看到诗人食指批评余秀华,大概就是余秀华只想着“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写的题材不够“大”,比如从来不写命运啊、未来啊、痛苦啊这些。

不是把“大”挂嘴上,就是大师

  诗人食指和余秀华

  我觉得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这类批评根本不属于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最基础的常识就是,只能说“这个你写得不好”,而不能说“你为什么不写那个”。

  一个诗人又不是个点唱机,想听什么就点什么,发现点不出来还可以说“我去,这个都没有,差评”。

  诗人,愿意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再说了,点唱机还得付个钱,对于诗人,想凭两句嘴炮,就让人把自己想听的表演出来吗?

  即便道理如此简单,我想还是可以说的深一点:不是把“大”挂嘴上,就是大师。

  

  明朝有个文人袁宏道,他写过一句诗:

  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

  意思就是自从杜甫火了以后,大家发现写这样的文章有流量,于是所有人都模仿他,哪怕天天龌龊不堪,还要摆出一副忧君爱国的样子,看,我天天把“大”挂嘴上。

  然而义务教育里罕见的明朝诗已经告诉大家了,明朝写诗的大师不算多。如果不信,只要不是中文系的,哪怕就是吧,背5首以上的明朝诗试试?估计有一首还是从《唐伯虎点秋香》里学会的,题材还不够“大”。

不是把“大”挂嘴上,就是大师

  《唐伯虎点秋香》

  艺术这个东西很奇怪,它不是秀肌肉,只要“更高更快更强”,就能让人大呼过瘾。

  这是个精神活动,是要情感共鸣的,是需要捕捉一点微小的心灵默契,一次难得的灵感激发,一个形象的比喻拟人,才有效果的。

  说白了,“真”比“大”更重要。如果不“真”,只把“大”挂嘴上,这不是写诗,是尬聊。

  

  有的时候,能不能分辨是尬聊还是写诗,是读者本人的艺术修养问题。

  就像相亲,有人觉得“我家十套房五辆车二亩地”,好浪漫好迷人好有格调哦;也有人觉得“今夜月色真美”,才像一句人话。

  比如苏轼那首著名的“明月几时有”,题目下面有个小注,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不就是典型的“喝喝酒、看看书、聊聊天”么,简直不能更“小”了,一点没有大关怀,差评。

  苏轼·明月几时有

  然而那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宋神宗看了沉默了流泪了点赞了:“苏轼终是爱君。”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月亮上好冷。但是宋神宗看出来了,这不就是说我吗?这不就是担心我在朝堂上处境孤独吗?所以神宗感动了。

  看看,一句“大”都没提到,那些厚重到超载的词汇一个都不用,然而却能让皇帝感动,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

  为什么?这叫共鸣,这叫情感,这叫懂诗。

  有一个词汇叫雅人深致。就是作为诗人,不是整天拿个喇叭大呼小叫的,含蓄蕴藉、温柔敦厚,是最起码的。

  而能不能从诗里看出大,看出蕴藉背后的大关怀,就是读者的水平了。

  可能有些人觉得,好像写男欢女爱,就像被截肢了,矮人一截。我觉得不妨去读读《诗经》。《诗经》的第一首就是《关雎》,主题就是想女孩想到睡不着觉。

  《关雎》

  然而,古人说这诗是“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够不够大?

  也不妨读读《离骚》,屈原写了一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是不是还以为他在写甄嬛传?

  然而有人这么看的,“《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写香草、以配忠贞,……灵修善于美人,以譬于君。”够不够大?

  诗背后的深意,是要认真品味的,不是把那些重得背不动的词汇直白说出才叫好诗。风雅颂赋比兴,诗有这么多表现手法,千万不能只会一种——喊。

  

  当然,并不是说余秀华的诗就要往“经国之大业”上拽,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大”。

不是把“大”挂嘴上,就是大师

  诗人余秀华

  图片来源:古小朵

  《红楼梦》够不够大师之作?然而这个作品可不是什么“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比如《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有一段,湘云借机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大事,宝玉说这叫混账话,并宣称:要是林妹妹也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有一种艺术,它关注的是人的灵魂,命运的悲剧,这是更宏观的、更具普遍性的艺术关怀。就像《红楼梦》这样,天天就是“喝喝茶、看看书、聊聊天、钓钓鱼、谈谈情”,但是谁敢说“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它不够“大”?

  对于诗的格言,我更喜欢这句——“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自己都感动不了,生活都照顾不到,身边人看了共鸣都没有,没有人类共性的情感,像个五毛钱特效弄出的UFO,一直悬在半空,真的“大”么?

  我始终觉得,一个诗人,要成为大师,必须要超越一个阶段,就是别老搞一些套路化的宏大词汇。

  我摘一些句子: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这些句子,你不能说他写得不好。只是如果他只会写这些,却从来没有写出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他一定不配成为杜甫。

  最沉重的情感,一定来自于最微小的感动,才能去往最宏大的世界。

  “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我白不白都掩饰不了一生的荒唐。”余秀华的这句,我总觉得,一点也不小。

不是把“大”挂嘴上,就是大师

  诗人余秀华

  图片来源: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

   end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撰文 | 易 之

  责编 | 侯楠楠

[责任编辑:孙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