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时评频道> 正文

乘务员,请给他一个耳光,哦不,耳机

2018-01-31 19:40 来源:观点流 
2018-01-31 19:40:33来源:观点流作者:责任编辑:孙晓

乘务员,请给他一个耳光,哦不,耳机

  近日,国内多家航空公司陆续开放了便携式电子设备在飞机上的使用,也就是说,只要打开飞行模式,飞机上也能玩手机了

  空乘和乘客开启手机记录历史一刻

  刚开心了不到五分钟,大家又开始担心,解禁手机,会不会让飞机变成“空中菜市场”?

  近日,英国女歌手Jessie J(结石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某水果卫视的歌唱比赛节目。回国的航班上,结石姐旁边的乘客用手机外放观看影片。结石姐大为不满,偷偷录下来并上传到社交网站,吐槽说:“很吵呀,为啥要这样。”

  结石姐所录视频截图

  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可能只会叹息一声,最多也就是稍作提醒。结石姐反应激烈,或许是因为没有经历过。不过,经常面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外放音乐、视频的我们,真的就习惯于这种不顾公共道德的行为吗?

  这种苦恼其实并不局限于手机外放。你敢说,你能忍受得了交通工具上孩子的哭闹声?

  夏威夷大学研究路上和机上愤怒的心理学教授利昂·詹姆斯(Leon James)曾有研究表明,“如果让人们挤在一起,到了一定程度后,他们就会作出不恰当的行为,这会导致‘普通社交控制力的崩溃’,比如说情绪爆发等。

  显然,拥挤的机舱,很容易造成这种崩溃。

  飞机发动机产生的噪音想必大家都有印象。通常情况下,飞机巡航过程中的机舱内噪音约在78分贝之上,这个数值的噪音已经属于较吵的环境了。如果想要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外放听歌、看电影,显然,手机设备音量的会远高于此。

  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外放简直就是“全民公敌”了,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

  全副武装?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礼貌、客气、得体地提醒对方关闭外放?

  显然,要是这个方法对所有人奏效,那就不会有人一直在吐槽公共交通中遭遇手机公放扰民的经历了。

  指责对方,要求关闭外放?

  那就有可能和詹姆斯博士所说的一样了,情绪失控,下飞机一块儿去喝茶了。

  叫来空乘,请空乘要求其关闭外放?

  恐怕一样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在中国,由于民众普遍理解错误,总是将空乘人员当成服务员,于是本应具有一定客舱管辖权力的空乘人员的话语并无约束力。何况,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或行业准则强制要求机舱内不允许开外放。

  那么,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吗?

  选择头等舱或者商务舱,就能很好的避免来经济舱的嘈杂噪音,就如同高铁一等座区一样......呃,这种想法可以说是太天真了。

  公共权力维护上的不力,带来的后果很可能就是私权被侵犯。

  “我家孩子还小,打打闹闹正常。你们年轻人咋这么小心眼呢?”这句话很耳熟吧?在飞机上,面对手机开外放使用的人群而言,这样的答句也同样适用。 人与人之间应有自律边界,当手机开外放者的私权被满足,其他人的私权就很显然地被侵犯了。

  关于“不打扰别人”,这是一位带宝宝的妈妈出于自律的暖心之举——

  这位妈妈怕孩子会吵闹打扰到身边休息的客人,给同舱位的其他旅客每人发了一份礼物(耳塞和两颗糖果),此举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国内在社会公德教育层面的缺失显而易见,而简单呼吁“公众要提升自身道德素质”,也不免落于一个空洞的口号。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在教育和制度层面的不断改善之外似乎别无他法。

  而短期有效的方法,航空公司作为服务商,面对飞机上手机开外放看视频、听音乐的旅客,准备数量充足且端口多样的一次性耳机,以耳机堵住影响别人的外放喇叭,或将成为有效的处置手段。

  如果给了耳机依旧不用,怎么办?那就请这位旅客上“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好了。

   end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撰文 | C C

  责编 | 侯楠楠

[责任编辑:孙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