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上线打车”“滴滴进军外卖”的消息由来已久,上周又更了“新番”。
3月21日,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提供出租车及快车两种服务。同日,经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等多部门审查,美团打车正式获得杭州市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这意味着,美团打车具备在杭州提供线下服务的资格和能力,预计很快将进入杭州市场。
与之呼应,网传滴滴已于此前成立“北京再造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外卖业务,并将于4月1日上线。
“做外卖的要涉足网约车,搞网约车的开始送外卖”,王兴和程维打的究竟是什么算盘?
王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过自己的“美团打车”想法,一方面现有的网约车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基于位置的服务与美团现有的业务特征关联度大,以王兴一直以来“不给自己设限”的定位,围绕位置为中心扩大自己的服务边界似乎理所当然。毕竟这家公司除了餐饮已经有酒旅、电影票、支付甚至新零售的布局了。
程维一方,或许也非单纯“迎战”。早在2015年,滴滴出行战略入股饿了么,用程维的话说,“想试一试滴滴这个体系能不能帮助外卖的物流网络”。且已有老对手Uber的例子在先:据报道,2017年第二季度,UberEats占Uber全球交易额的8%至10%,即该业务的总营业额在7亿美元至8.7亿美元之间,且预计全年或实现30亿美元以上的销售总额。此前美团外卖披露的数据显示,其2017年的交易额为1710亿元。
再看两家企业的规模。根据科技部最新发布的独角兽全名单,滴滴估值560亿美元,美团点评估值300亿美元,都可谓超级独角兽。不过,今日资本的掌门人徐新有言在先,中国复杂的竞争格局中,处在这个位置的公司,应该去填满所有的缝隙,“只有你什么都做,才能把用户的时间耗光并养成使用习惯,否则没有被满足的市场就会被别人拿走,甚至侵蚀你其他板块的业务。”
这句话似乎也在估值460亿美元的小米身上应验。从做手机起家,到智能家居再到家居百货,产品大跨界的小米已然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了。
“现在的巨头太可怕,独角兽们如果不自强,业务太单一的话,最终会沦为巨头的门客,饿了么就是一个例子。”一位TMT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不过,跨界风险也很大,“滴滴一开始踩过的坑,美团也许大部分还得一个个趟过去。”
至于耗钱耗力的补贴大战,应该不会再有快的和优步时代的规模了。王兴认为当年的烧钱是为了教育市场,如今这个事情已经完成;程维更直截了当——网约车竞争在2016年就结束了。(记者 黄云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