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罪案题材网络剧的三重土壤
首页> 时评频道> 网络文艺评谈 > 正文

罪案题材网络剧的三重土壤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4-26 11: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付李琢

  近年来网络剧发展迅速,大有赶超传统电视剧之势。网络剧多样化的题材中,尤具特色的当属罪案题材网络剧(以下简称罪案剧)。从“网络剧元年”的2014年开始,就出现了颇受好评的《暗黑者》,紧接着《心理罪》《法医秦明》《余罪》《无证之罪》《白夜追凶》多部作品将这一题材发扬光大,其中《白夜追凶》豆瓣评分高达9.0分,播放量超过40亿,并远销海外,在线上线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罪案题材网络剧的三重土壤

  从发生学的角度,罪案剧生长在三重土壤之上,是融合了多元文化的、极具网络时代特色的艺术文本。

  第一重土壤是国内外侦探小说。从爱伦·坡的《莫格街谋杀案》开始,侦探小说已经走过了170余年的历史,是最为悠久的通俗小说类型之一。柯南道尔将侦探小说发扬光大,塑造了福尔摩斯这一家喻户晓的侦探形象,也为后来的同类叙事树立了范本。直到现在,罪案剧中还是能看到当初的影子,比如,主人公大都是像福尔摩斯一样的私家侦探,而非体制内的警察;主人公都具有超人一般的天赋,具备过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掌握各种专业知识,没有破不了的谜题;主人公在性格上或多或少地与众不同,还可能有某种怪癖;主人公都有一个不那么聪明的搭档,反衬主人公的天才,成为和观众沟通的桥梁。

  柯南道尔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等作者的侦探小说很快走向世界,在各国生根发芽。在日本,诞生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推理小说”。日本推理小说又分成“本格派”与“社会派”,前者以江户川乱步为代表,作品特点是注重侦破过程、推理与逻辑本身;后者代表人物是松本清张,注重展现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并将主题扩展到人性的高度。近些年大受欢迎的东野圭吾也可归入社会派。对国产罪案剧来说,其受到社会派的影响更大,许多网剧都试图在故事中体现社会问题,或刻画人性。比如《暗黑者》中,医院贩卖儿童、校长性侵幼女等热点事件被改编成剧中案件,反映了社会问题。再如《无证之罪》,整部剧只讲了一个案件,解谜、推理的过程不再是故事的中心,作品将目光聚焦到了人物的性格命运、人性的善恶变换上。

  侦探小说在中国也有百年的发展历史。“福尔摩斯”译介到中国后催生了一批本土化的作品,如《霍桑探案》等,与中国传统的“公案”故事、武侠小说有一定的结合。改革开放后,作为一种商业类型的刑侦小说发展起来,遇上网络文学兴起的大潮,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目前大多数罪案剧都是由网络小说IP改编而来,如《暗黑者》改编自《死亡通知单》,《心理罪》改编自雷米同名小说,《法医秦明》改编自秦明的《第十一根手指》,这些网络小说作者许多具有一线刑侦经验,故事真实细腻,为网剧改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第二重土壤是英美的犯罪剧。从字幕组的“义务劳动”到视频网站的正版资源,对于网生代来说,美剧、英剧是重要的“精神食粮”。这其中,犯罪剧是传播较广的类型之一。新世纪以来,《犯罪现场调查》《犯罪心理》《识骨寻踪》《神探夏洛克》等剧在国内俘获了大批拥趸,对网络受众趣味的塑造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批受众也是网络剧的受众。自然地,英美犯罪剧成为罪案剧借鉴与模仿的对象,而国内观众也常以“达到了美剧水平”作为评判其质量的标准。具体来讲,首先,罪案剧在叙事上对英美剧多有借鉴。最明显的是剧集“系列化”,一集或多集讲述一个案件的侦破过程,每季还有一个大的案件作为暗线;另外,季播的方式也是来源于英美剧。其次,在视听风格上参照英美剧。罪案剧的节奏很快,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迫使观众集中注意力,这也是与传统电视剧的重要区别。在影像上也有借鉴,比如在表现侦探推理时,用特效将其还原到案发现场,这在《神探夏洛克》与《暗黑者》有相似的运用;再比如《白夜追凶》定位为“硬汉侦探片”,影像风格偏于阴暗,这显然是来自于美国类型电影的传统。另外,美剧中过度展示暴力、血腥场面的问题也体现在罪案剧中。《法医秦明》就以“重口味”为卖点,在剧中多次出现尸体、残肢、解剖的画面。虽然这些噱头能短期增加点击量,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类型的发展。

  第三重土壤是国产涉案题材电视剧。国产电视剧市场化以来,涉案剧就是广受欢迎的类型,世纪之交涉案剧达到了高峰,出现了《红色康乃馨》《黑洞》《重案六组》等代表作品。但由于过度展示犯罪过程与刑侦细节,主管部门下发通知禁止其在黄金档播放。之后涉案剧转而与其他类型融合,在古装剧、谍战剧中发展。对罪案剧来说,涉案剧树立了基础的类型框架,观众早已熟识,罪案剧可以直接借用。比如刑侦队的基本架构、正派的刑警队长、善良的女刑警,这些设定都与涉案剧无异。再比如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黑社会团伙、案件背后引出政界商界的腐败,都是来自于涉案剧的叙事母题。当然,罪案剧与涉案剧的差别也是明显的,如涉案剧的主人公是正义凛然、大公无私的英雄形象,而罪案剧的主人公多是游走于体制边缘的个人主义英雄形象。

  总的来说,罪案剧是网络时代的“新故事”。其中既有对传统涉案剧的继承,又有跨文化传播中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罪案剧的三重土壤其实是其在艺术史上的三维坐标,既影响了作品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决定了观众接受的文化语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继承与融合的基础上罪案剧继续发展,必将诞生出更具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付李琢)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