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三喜
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正北方网承办,呼伦贝尔市委网信办协办的“建设亮丽内蒙古 民族团结新北疆”2018“新时代·边疆行”重点新闻网站走进内蒙古活动于8月11日—8月15日开展。通过对各处的走访调研,全方位地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发展变化。8月1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科兴马业,深入了解了国产马——三河马从辉煌到衰落再到复兴的曲折发展历程。
科兴马业马场
三河马,因主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三河地区而得名。在我国可查的赛马记录中,三河马是唯一与外国马争雄的国产马,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马的优良品种”,在中国三大名马中,三河马独享“国马”的殊荣,曾作为国礼被送给越南领导人胡志明。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农业部组织三河马调查队对其进行了调查,明确了三河马的育种方向、方针和育种指标,并在三河马产区建立了大雁、三河两个种马场和二十多处国营农牧场,从而形成了以农村牧区为基础,以国营农牧场为骨干,以科研院校为技术支撑的三河马繁育体系。三河马的数量因此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体尺、性能等各个方面也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一个地方品种提升为国内优秀的育成品种。
但几乎在同时,由于机械化的推进,军事、交通运输等对马的需求都在降低,众多国营马场不得不解散,传统养马业的逐渐衰落,三河马的质量下降了,三河马一度处于濒危-维持状态。
为了恢复三河马业,找回三河马的高贵基因,鄂温克旗将马产业列为自治旗“十二五”规划着力发展的农牧业特色产业之一,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重启“三河马”保护与繁育工作。科兴马业从一间牛棚开始,在科技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呼伦贝尔市科技局的科技项目支撑下,通过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马匹育种繁殖技术,不断提高供种配种技术能力。
科兴马业马场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科兴马业也在承担实施多个科技计划项目中逐渐成长为呼伦贝尔市马产业领头企业,科兴马业成长为科技部认定的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示范基地等等。三河马育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育种群规模也有明显成效,三河马重现往日荣光,不仅走出内蒙古,还在国内外“斩获”多项大奖。
三十年前,民众对三河马的需求降低,是时代发展的结果,而今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三河马休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同样是时代发展的结果。马不再仅仅作为生产工具、交通运输工具出现,而是成为了人类休闲、体育、娱乐的“伙伴”,如今,赛马活动在鄂温克旗民众上重新燃起,一年数百场民间自发组织的赛马活动,有的牧民用500元请骑手,赢得了一个200元的优胜奖,却也其乐融融,这个过程正是牧民生活从温饱走向小康,生活富足而安乐的过程。
对马的需求增长,同样是整个社会生活水平提升,民众在马术运动与休闲乘骑的需求不断升级的结果。中国农业大学一名曾经参加过三河马资源调查活动的老教授,在接待科兴马业技术人员来访时,没有向他们回忆当年三河马调查的历史,也没有向他们讲授育种技术,而是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向他们一个道理:你们二十年前没有来找我,十年前没有来找我,而是今天来找我,正是因为社会进步了,重新需要三河马了——现代马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三河马的育种是一件投入高、见效慢的事业。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代人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精心育种,才实现了三河马高品质通过品种验收。
重新培育出稳定优良的三河马品种,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博采众长,更需要时间,需要十年、二十年的坚持,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当地政府在十多年前就极富预见性地决定投入三河马的育种事业,科兴马业技术人员在种马场上十年磨一剑的付出,正是对“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历史耐心的精彩诠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抱持 “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种历史精神和历史担当同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品质一脉相承。从三河马归来,内蒙古马业振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内蒙干部群众认准了一件事,就一往无前的劲头,未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这种干事创业劲头的感召下,内蒙人民一定能创造更加灿烂多姿的明天。
[责编: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