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央纪委对6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其中一起,便是发生在甘肃的“4000万扶贫开发资金滞留146天”问题。这次公开曝光,让这起一度引发广泛关注的严重扶贫违规事件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当中,同时也再度引起了舆论对扶贫问责的讨论。
这起发生在2017年的扶贫款管理不力、使用不当事件,是在今年5月被披露出来的。当时,据甘肃机关党建网消息,5月29日下午,甘肃省信访局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学习省委办公厅《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中省财政厅和省人社厅不担当不作为干部问责处理的通报》。会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生家就有关厅局“2017年中央专项财政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扶贫开发资金4000万元在省级滞留长达146天”问题和“关于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学习。
这次通报学习,让这起严重的事件首度公之于众,同时也在舆论场上引起了关于扶贫款为何会“睡大觉”的集中讨论。在这起重大事件的“提醒”之下,人们发现,原来扶贫款被滞留的情况不止这一件,而且还不少。
2017年6月,审计署发布了158个贫困县扶贫审计结果公告,指出84个县形成将近20亿元闲置资金。公告显示,2017年1月至3月,审计机关对20个省份的15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进行审计。审计重点抽查扶贫资金336.17亿元,占有关部门和地方同期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的44.05%,涉及1216个乡镇、3461个行政村和2508个单位。审计结果显示,由于统筹整合使用不到位等原因,84个县形成闲置资金19.54亿元,其中6.23亿元已闲置2年以上。
当时,新华网评论称:审计结果看似只是一些数字,却是政府工作的一个缩影,可以看出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个别地方出现大量的扶贫资金“趴在账上”的现象,不是政府节俭,而是政府慢作为,甚至是不作为的写照。
对于这样一起引发恶劣影响的扶贫款闲置事件,相关人员自然应当受到严厉问责。而今天我们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通报中看到的,正是这起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及问责结果。
杨之春(画面前方左侧穿黑夹克者)
[责编: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