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伟锋
“与其在家养膘,不如春节出游。”腾出七天假期,手握年终奖金,平添美丽心情……春节出游热席卷大江南北,造成了短时间内井喷的人口流动态势。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旅游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语境,以及国民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一个问题再次被推到舆论关注的中心——“文明出游,你做到了吗?”
问题年年都有人来提,时期也不限于是在春节,国庆黄金周、五一小长假都会泛起相关讨论。这种全民讨论热度不减,证明它有时代性。出游是小康社会的品质内涵和幸福元素,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带动着生态文明、两型社会、新型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推进,造就了旅游市场的繁荣。交通运力的升级换代,更点燃了人们“说走就走”的冲动。一切利好因素汇聚在一起,见证了经济发展红利全民共享的事实,但也倒逼出公民在出游方面的一些软实力不足。
尤其是在春节这种高密度人口流动的背景之下,矛盾更加凸显:随地乱扔垃圾、随意投喂动物、践踏花草、在公共场合吸烟、大声喧哗……基本上还是这些操作,而防不胜防的尴尬,管窥出一些公民在公共场合的文明水位。如何补上这块短板,给节日出游提出了文明命题。
辩证地看,春节出游是国民的保留节目,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纳入行程安排,这种全民性的特征,使得它成为文明的“年终大考”。在人流如织的场所里,游客可能会因为出游愉悦感的增强而放松自己的行为约束,导致一些不文明现象的产生。这种“忘乎所以”看起来是即时性的,却暴露了自己在习性和素养上的不足。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几乎都成了各大旅游景点在管理上的规定动作,包括增加执法力量、多做场景宣传、增设硬件设备等等。这些举措固然有其立竿见影性,但要让文明出游形成可持续发展,还在于游客能够反求诸己,让文明扎根于内心深处,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个很大的同理心在于,大家春节出游是来找快乐的,而这种快乐是基于权益与义务的交换。尤其是春节期间,在出游资源还不能够众口皆调的前提下,很多人就要势必做出权益的些许让渡,譬如消耗时间来排队,譬如走出老远去丢垃圾。这些付出是对等的,它打造的文明环境,能让公民群体出游获得感拥有最大化的满足。
基于此,游客出行时有必要多问问自己能否做到遵守秩序、注重卫生、尊重他人——做这样一道审视自己的文明命题,看起来是段位不高、考验不大,却覆盖了最基本的文明认同。它的出题初衷,既是明晰所要恪守的社会准线,也是要避免对他人和社会造成“负影响”。这样的简单,亦是贡献。
更重要的是,文明命题不仅是为审视自己,更要付诸实践,方才有真正的实际效益,否则就是坐而论道便成空。现在,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越来越多,绿地、公园、商场等公共休闲场合也汇聚了大量春节出游的人群,但门槛的降低不意味着文明水位的降低。不止是春节,在任何一个时期,从自己的私人空间走入公共领域之时,一定要把文明当成通行证,方能畅通无阻、快乐人生。(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