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伟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7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互联网发展跨越了25年。25年来,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以“互联网+”的方式推动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为回顾中国互联网25年发展历程,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光明网、抖音等开展“互联中国25年•记忆”短视频征集活动。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人。25年前,1994年的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从当初用“猫”连接电话线来等待屏幕显示“网络连接成功”的那一份忐忑,到现在等待5G时代来临的全民期盼;从当初抱着“吃螃蟹”的心态来网购,到如今移动支付连卖菜老伯也囊括其中;从当初在虚拟社区里构建最简单的网络社交,到现在个人社交平台轻轻松松地刷出存在感……互联网在中国的25年,不仅孕育兴起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更是以自身无远弗届的影响力深刻改变着国人的生产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技术赋权,互联网让千千万万的普罗大众都能获取表达权和参与权:从文字、语音到图像,再到现在风生水起的短视频,题材和平台的不停变换,代表着技术的赋能,更释放出全民的热情。如今,短视频作为大众主流娱乐方式和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是后来居上,跑出了一条从边缘到中央的“弯道超车”路径。这个拥趸无数的现象级新兴产物,也证明了中国的互联网产品的“摩尔定律”——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参天大树已长成,在时间的作用下,最终完成了由“湖”到“海”的转变。这个语境,短视频“从无到有再到强”的发展经历是如此,中国互联网25年的成长轨迹也亦然。
时间的节点上,中国互联网25周年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此交汇,令人油然而生置身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感慨。我们相信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而当互联网在中国划过25年的光阴弧度,就更应该用它自己熟悉的方式来记录和见证。这也是“互联中国25年•记忆”短视频征集活动的初心所在。
据统计,目前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短视频总使用时长增速高达521.8%,稳居移动互联网第一。作为互联网用户广泛应用的新表达形态,短视频完全具备回顾中国互联网25年历程的群众基础,且更有表达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正面折射。我们也看到,在网上流行的“社会主义有点潮”“马克思是个90后”等短视频,就收获广受好评;“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学雷锋”“C919大飞机:中国蓝天梦一飞冲天”“塔吉克斯坦的中国工程师”等短视频,激发了千万网友的家国情怀;光明网的原创作品《方教授的杏坛风华》,以个体语言诠释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宠,短视频能够以“轻骑兵”的姿态,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让优质内容“扑面而来”。这也契合了中国互联网25周年纪念活动的轻松氛围和全民主题。
以“短”见长,记录中国互联网的精彩一笔。用时间来衡量,互联网在中国走过了25年春秋,而短视频在互联网上从蹒跚学步到活跃峰值,却也是短短的近几年。用后者致敬前者,是不忘来处,更是不畏将来。至于操作手法,或是穿越风,或是跟拍,或是老物件新翻拍,总有一款适合你,但前提是有流量更有质量。无数的网友和互联网从业者,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用短视频观照着中国互联网的25年,相信我们将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更美的中国。(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