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敦煌的昨天、今天
——“丝路人·丝路情——2019中外学者交流活动”媒体手记之四
光明网讯(记者秦超)7月1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主办,中国日报网、浙江省委网信办、江苏省委网信办、甘肃省委网信办等承办的“丝路人o丝路情--2019中外学者交流活动”走进此次活动的最后一个城市--甘肃省敦煌市,感悟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盛况和人文境界。
敦煌,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始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中西经济、文化的荟萃集散之地。“敦煌”二字,取盛大辉煌之意、寓繁荣昌盛之愿。它也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包括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3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265处文物点,是丝绸之路历史记忆最为清晰、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城市。
其中,莫高窟是敦煌最富盛名的文化名片,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各代兴建,规模巨大、内容丰富。在莫高窟,中外学者和媒体嘉宾一道探访古代丝绸之路夺目的精神之光。“莫高”,即为“沙漠中的高处”。围绕莫高窟文化遗址,形成了独特的敦煌学,成为了开展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壁画、塑像修复及工程加固的学术研究基地,也成为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资源。敦煌石窟内的彩塑和壁画,精美繁复,就像电影胶片一样记录下了古代丝绸之路汇聚交融的盛况。
敦煌兴盛的历史,离不开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必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思考,而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敦煌的再次勃兴也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缩影。
以“文化圣殿、人类敦煌”为定位的敦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得到有力践行,展现出蓬勃生机。在此次走访的敦煌一站,中外学者和媒体记者一行,走访了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熔岩塔式光热发电项目。该光热发电项目由12000面日镜组成全球聚光面积最大、吸热塔最高、建设周期最短的100MW级熔岩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电站配置11小时的熔岩储热系统,可实现24小时持续发电,相比风能、太阳能具有着明显的稳定性,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光热发电技术得以在世界各地兴建与发展,造福“一带一路”国家。
丝路兴,敦煌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敦煌不断践行着丝路精神,不仅对传统丝路文化进行着再发掘,同时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集中,让敦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敦煌被赋予“一带一路”建设“五通”重点内容的“民心相通”使命,自2016年开始,连续举办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敦煌这座承载着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绿色之城、活力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正在以更加坚定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服务着、诠释着新时代下的“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