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一带一路”好声音
——“丝路人·丝路情——2019中外学者座谈会”会议综述
光明网讯(记者秦超)7月2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主办,中国日报网、浙江省委网信办、江苏省委网信办、甘肃省委网信办等承办的“丝路人·丝路情——2019中外学者座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敦煌宾馆举行。
在互联网时代,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国内融合传播
“独行快,众行远。”“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需要全世界认同“一带一路”精神的国家和地区、组织和个人共同建设。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重视中国故事、丝路声音在网上传播,有助于将“一带一路”精神传至世界各地。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郭锐在发言中表示,在重视创设更好传播议题和推动更大制度性开放的同时,更好地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应该创新交流合作平台,探索通过网络实现更广范围的国际传播,特别是注重挖掘与国际传播机构的对接。
“在浙江宁波、江苏南通和甘肃敦煌三地,我们看到了关于‘一带一路’实实在在的建设和成就。作为一名学者,在当前阶段,深感‘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学界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学界的研究必须更加精细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带一路”与青年研究所副秘书长丛培影表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王磊则从时代背景和“一带一路”建设提质升级等两方面进行了论述。王磊认为,应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新兴经济体广泛崛起、“北分南合”趋势进一步凸显。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加强四个“走出去”,即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中国资本走出去、中国理念走出去、中国声音走出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王浩在发言中指出,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要见人、见事、见景、见情。“一带一路”建设关键在人,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信任上的民心相通,是“互联互通”最重要的人文基础。
在发言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项目主任王鹏以“六个有”归纳了在敦煌和此行走访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和所见所闻,即“一带一路”建设有底蕴、有传承;有实干、有创新;有宏图、有希望。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尤须群策群力,依靠互联网的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质升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
加深人文交流,播撒“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交流合作的种子
“丝路人·丝路情--2019中外学者交流活动”力求走深走实,在为期一周紧张的走访过程中,记者一行有幸见证了宁波、南通和敦煌三地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所取得的成就,也通过一家家企业和组织看到了“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自身和沿线各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机遇和福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国专家艾登在交流活动中表示,通过参加此次活动,看到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各城市的发展,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向土耳其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观众诠释现在的中国,传播“一带一路”的成就和理念。拉美中国政治经济研究所副首席执行官逗博则表示,通过此行走访,看到了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团结世界的意愿和努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来自加纳的拍客王诺表示,“一带一路”的内涵非常丰富,“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好平台,也是推动各国文化交流的好平台。来自埃及的拍客乔·艾萨克通过此次走访结下了对中国更深的友谊。他表示,埃及和中国很像,都有着漫长的历史,能够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和更多埃及国民讲述今天中国的故事,感到非常荣幸。
通过此次走访,中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见证了“一带一路”建设,结下了“一带一路”友谊,传播了“一带一路”故事,弘扬了“一带一路”精神。“丝路人·丝路情——2019中外学者交流活动”在甘肃敦煌圆满落下帷幕。